秣陵一见叹魁梧,每恨斯人不业儒。
几度剧谈俱抵掌,有时大醉劝留须。
探梅尚忆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炉。
我已休官师退院,肯来林下卓庵无。
秣陵一见叹魁梧,每恨斯人不业儒。
几度剧谈俱抵掌,有时大醉劝留须。
探梅尚忆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炉。
我已休官师退院,肯来林下卓庵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怀。"秣陵一见叹魁梧",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开启了整个诗篇的意境。"每恨斯人不业儒",表现了诗人对于朋友不涉足于学术或儒家经典的遗憾,但这也许是诗人希望保持朋友纯粹交往关系的一种表达。
"几度剧谈俱抵掌,有时大醉劝留须",则描绘了他们之间深入而热烈的对话,以及在饮酒中享受愉快时光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传递了一种真挚友情和生活中的乐趣。
"探梅尚忆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炉",这里的“探梅”可能指的是观赏或采摘梅花,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诗意活动。"陪山屐"则可能暗示了一种随性自然的生活态度。而"煨芋何因共地炉",则是在描述一种简朴而亲切的情景,共同享受着简单的食物和温暖。
最后两句"I已休官师退院,肯来林下卓庵无",显示了诗人已经退出仕途,返回自然界,隐居山林之中。而"肯来林下卓庵无"则表现出朋友之间的情谊,即便是远离尘世的生活,也愿意相聚在一起。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生活情趣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