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宾兴七十归,清风远与古人稀。
未如彭祖犹为夭,颇似桐乡得所依。
何路可能奔远日,此生无复待乌衣。
故寻庭树丁宁诲,东望吴门涕自挥。
四十宾兴七十归,清风远与古人稀。
未如彭祖犹为夭,颇似桐乡得所依。
何路可能奔远日,此生无复待乌衣。
故寻庭树丁宁诲,东望吴门涕自挥。
这首挽词《伯父挽词》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哀悼之辞,表达了对伯父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四十宾兴七十归”,描绘了伯父一生的历程,从四十岁参加宾兴(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形式)到七十岁归隐,一生追求学问与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这既是对伯父人生轨迹的简洁概括,也体现了其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自然的向往。
“清风远与古人稀”一句,以“清风”象征伯父的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暗示其人格魅力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如同古人一般,虽已逝去,但其精神永存,影响深远。
“未如彭祖犹为夭,颇似桐乡得所依”中,“彭祖”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人物,此处用以对比,强调伯父虽未能达到极高的寿数,但其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却与彭祖相似,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与依托,即桐乡,暗指伯父晚年生活的宁静与满足。
“何路可能奔远日,此生无复待乌衣”表达了对伯父去世的哀痛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似乎在问:在伯父离去后,自己如何继续前行?又如何面对未来的日子?
最后,“故寻庭树丁宁诲,东望吴门涕自挥”则是诗人对伯父遗志的追寻与怀念。他寻找着庭前的树木,仿佛在倾听伯父的教诲,同时向东望向吴门的方向,泪水不自主地滑落,表达出对伯父深深的思念与不舍。
整首挽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伯父一生的回顾与缅怀,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家族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长江万里从西来,直走东海何雄哉。
金山涌出浪花里,近对北固青崔嵬。
我尝放舟京口宿,拟叩山门快遐瞩。
平明潮涨催解维,水影山光空满目。
住山开士江海人,卓锡栖禅今几春。
迩来膺召游上国,校雠秘閤从词臣。
退朝迎我维摩室,手启琅函展湘帙。
青宫少师希世才,满纸纵横挥綵笔。
恍然置我金银宫,昙华乱落江天风。
妙高台上月轮转,海门日照扶桑红。
便欲因之访三岛,侧身飞度东溟晓。
三山弱水一杯中,俯瞰齐州拳石小。
自惭凡骨非仙姿,江山咫尺成天涯。
飘缨忝入青琐闼,昼长独坐劳相思。
何当洒翰巉岩壁,剥藓题名纪游历。
狂歌起唤骑鲸仙,我亦瀛波钓鳌客。
《题金山寺》【明·王汝玉】长江万里从西来,直走东海何雄哉。金山涌出浪花里,近对北固青崔嵬。我尝放舟京口宿,拟叩山门快遐瞩。平明潮涨催解维,水影山光空满目。住山开士江海人,卓锡栖禅今几春。迩来膺召游上国,校雠秘閤从词臣。退朝迎我维摩室,手启琅函展湘帙。青宫少师希世才,满纸纵横挥綵笔。恍然置我金银宫,昙华乱落江天风。妙高台上月轮转,海门日照扶桑红。便欲因之访三岛,侧身飞度东溟晓。三山弱水一杯中,俯瞰齐州拳石小。自惭凡骨非仙姿,江山咫尺成天涯。飘缨忝入青琐闼,昼长独坐劳相思。何当洒翰巉岩壁,剥藓题名纪游历。狂歌起唤骑鲸仙,我亦瀛波钓鳌客。
https://shici.929r.com/shici/3xaqitU3p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