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其二》
《踏莎行·其二》全文
宋 / 晁端礼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柳暗重门,花深小院。盆池昨夜新荷卷。

银床斜倚小屏风,吴波澄淡春山远。

纨扇风轻,薰炉烟断。日高睡起眉山浅。

尘侵鸾镜懒匀妆,谁人与整钗头燕。

(0)
翻译
柳树丛密遮掩重重门,小院深处花儿正繁。昨晚池塘中新荷才展开。
倚靠在银色的床榻上,斜对着小屏风,湖水如镜,映照着远方春天的山峦。
轻风拂过纨扇,熏香炉烟已消散。日头渐高,我慵懒地醒来,眉间的皱纹浅浅。
镜子上积满灰尘,懒得整理妆容,又有谁来帮我整理钗头的燕子呢?
注释
柳暗:形容柳树茂密,光线昏暗。
重门:多层或厚重的门,暗示深宅大院。
纨扇:用细丝或薄绸制成的扇子,象征夏日之物。
眉山浅:形容女子因睡眠不足而眉宇间显得疲倦。
鉴赏

这首宋词《踏莎行·其二》是晁端礼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画面。开篇“柳暗重门,花深小院”,以暗淡的柳色和深深的小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盆池昨夜新荷卷”,点明时间是初夏,荷花刚刚展开,透露出一丝生机。

“银床斜倚小屏风,吴波澄淡春山远”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慵懒的姿态,她斜靠在精致的银床边,凝视着湖面如镜的波光,远方的春山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这里展现出女子的闲适与遐思。

下片“纨扇风轻,薰炉烟断”,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轻风吹动着纨扇,香炉中的烟雾已消散,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女子内心的孤寂。“日高睡起眉山浅”,通过描绘女子慵懒地醒来,眉宇间的浅浅愁绪,流露出她的倦怠和淡淡的哀愁。

最后两句“尘侵鸾镜懒匀妆,谁人与整钗头燕”,写女子因心情低落,连镜子都懒得照,更无人为她整理钗头的燕形装饰,表达了她的孤独和无人陪伴的失落感。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独处闺中的女子形象,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闺怨主题。

作者介绍
晁端礼

晁端礼
朝代:宋   字:次膺   籍贯: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   生辰:1046~1113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猜你喜欢

落花十首·其六

桃李春深自不言,肯教他树更承恩。

于今金谷多荒棘,不及梅花别有村。

(0)

寄澹归

曾向瓶窑觅幻身,书来已是法中亲。

何时飞锡同辽鹤,来问垒垒冢底人。

(0)

柬我存

几人风雪共留连,才过清明便不然。

最苦枕戈人已老,未曾先著祖生鞭。

(0)

千山杂咏五首·其四

谁把燕支染白云,桃花流水日纷纷。

秪疑古寺颓垣下,犹压当年蛱蝶裙。

(0)

夜雨怀傅陈二子二首·其二

无雨无风愁寂寂,大风大雨益凄其。

不知绝塞如何好,便使同床泪亦披。

(0)

题作么山居十首·其二

天近龙长护,山空雪独飞。

祇愁林鸟出,带得世尘归。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