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箫鼓竞阗阗,别样风光短烛前。
残雪楼台行乐地,薄寒衣袂放灯天。
银花火树如人艳,璧月珠星此夜圆。
一曲霓裳君莫羡,新诗谁并玉台妍。
春城箫鼓竞阗阗,别样风光短烛前。
残雪楼台行乐地,薄寒衣袂放灯天。
银花火树如人艳,璧月珠星此夜圆。
一曲霓裳君莫羡,新诗谁并玉台妍。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与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感慨。首联“春城箫鼓竞阗阗,别样风光短烛前”,开篇即以“春城”点明时节,箫鼓声声,灯火辉煌,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次联“残雪楼台行乐地,薄寒衣袂放灯天”,通过“残雪”与“薄寒”描绘了冬末春初的季节特点,同时“行乐地”与“放灯天”则直接点出了人们在元宵节这天尽情欢愉的情景。
接着,“银花火树如人艳,璧月珠星此夜圆”,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灯火比作银花与火树,形象地展现了元宵节灯火璀璨的美景;“璧月珠星此夜圆”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美丽,月亮如同璧玉般圆满,星星闪烁,与灯火交相辉映。
尾联“一曲霓裳君莫羡,新诗谁并玉台妍”,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元宵佳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情趣。“霓裳”典出唐代宫廷舞蹈,此处借指元宵节的盛况;“玉台妍”则暗喻高雅的艺术之美。诗人认为,尽管元宵节的盛况令人羡慕,但真正的艺术之美却难以比拟,以此表达了对自身创作的自信与自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吴兴上人心志苦,笔研十年耕学圃。
形癯骨瘦神独清,耿若霜鸥立秋浦。
锦囊新诗殊汗漫,妙语间发犹稽古。
铢锄冗长更磨揉,激浊疏清导灵府。
自然韵胜遗岛可,远跂渊明追步武。
瓶盂劝子适四方,莫学匏瓜甘堕窳。
崇山广泽遍游览,始信凭高极天宇。
蓺成技进蔚文采,楚楚华身竟何补。
茫乎三界同传舍,而我与君俱逆旅。
不如回首依老褐,妙精明心求许与。
鸣蝉委蜕藁壤馀,脱略秋风即高举。
千林脱叶送残秋,一舸南归兴莫留。
富渚江平非白马,子陵滩稳异黄牛。
吟怀览胜宜无倦,才力如君岂易求。
他日殷勤为细字,尽传佳句到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