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年来梦欲沈。麝麈莲寸几关心。
柳丝藤蔓又而今。
净土泥翻培弱絮,愁波海转惜冤禽。
白头禁得短长吟。
廿五年来梦欲沈。麝麈莲寸几关心。
柳丝藤蔓又而今。
净土泥翻培弱絮,愁波海转惜冤禽。
白头禁得短长吟。
这首《浣溪纱·秋感》由叶恭绰创作于清末至近现代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哀愁与感慨。
首句“廿五年来梦欲沈”,开篇即透露出一种时间的跨度与梦境的消逝之感,暗示着主人公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反思。接下来,“麝麈莲寸几关心”一句,通过具体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麝麈(鹿的一种)与莲寸几(小巧的莲花)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牵挂与忧虑。
“柳丝藤蔓又而今”一句,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柳丝与藤蔓在秋风中摇曳,既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流转,也暗含着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这一句承上启下,引出后文对更深层次情感的探索。
“净土泥翻培弱絮,愁波海转惜冤禽”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净土泥翻,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呵护与珍惜;弱絮,比喻脆弱的生命或情感,表达了对生命易逝的哀叹。愁波海转,则是内心情感的波澜起伏,对失去与痛苦的深切感受。惜冤禽,可能寓指对无辜受难者的同情与哀悼,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最后,“白头禁得短长吟”一句,以白发苍苍的形象收尾,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无情、人生苦短的无奈与感慨。短长吟,既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反思,也是对未来命运的忧虑与期待,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
整体而言,《浣溪纱·秋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不幸遭遇的同情,是一首充满哲思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镜中肠断绝,愁万种、不分明。
正柳忆乌啼,云迷马角,惆怅前生。
东风恰吹恨到,又酸酸楚楚两眉横。
怪底檐花如雨,杜鹃长是吞声。昭阳粉黛记将迎。
翠袖五铢轻。忽凄管催霜,繁笳沸月,好梦难成。
休言画工妆点,便浅啼微笑也心惊。
惭愧红尘断梗,负他碧涧香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