摵摵入苇际,萧萧自檐楹。
幽居忽复旦,迥野薄江城。
偃息从兹始,尘鞅讵能婴。
园田被膏润,琴书有馀清。
浮生本未定,誉毁等阴晴。
聊有盈觞酒,独酌慰幽情。
摵摵入苇际,萧萧自檐楹。
幽居忽复旦,迥野薄江城。
偃息从兹始,尘鞅讵能婴。
园田被膏润,琴书有馀清。
浮生本未定,誉毁等阴晴。
聊有盈觞酒,独酌慰幽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静听雨声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悟。首句“摵摵入苇际,萧萧自檐楹”以拟声词“摵摵”和“萧萧”生动地描绘了雨声在芦苇间和屋檐下响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幽居忽复旦,迥野薄江城”两句,通过晨光初现与广阔田野接近江城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开阔与宁静。
“偃息从兹始,尘鞅讵能婴”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希望从此开始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享受内心的宁静。“园田被膏润,琴书有馀清”则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园田因雨水滋润而生机勃勃,琴书相伴,心灵得以净化。
最后,“浮生本未定,誉毁等阴晴”揭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认为名誉与毁誉如同天气的阴晴变化,都是不可预知的。这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态度。“聊有盈觞酒,独酌慰幽情”则以饮酒自娱,表达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红叶飘零,寒烟疏淡,楼台半在云间。
望中风景,图画也应难。
又是重阳过了,东篱下、黄菊阑珊。
陶潜病,风流载酒,秋意与人闲。霞冠。
敧倒处,瑶台唱罢,如梦中还。
但醉里赢得,满眼青山。
华发看看满也,留不住、当日朱颜。
平生事,从头话了,独自却凭栏。
流水写清音,青山发令姿。
左右惟所取,囊箧恒相随。
君游且有日,欲访燕赵奇。
此行犹在眼,已作久别思。
君如生马驹,腾踏不可羁。
王良施辔勒,往献白玉墀。
胸中二三策,和扁为国医。
南士方世用,砭针贵适宜。
腰间黄金印,季子何必归。
丈夫轻四海,吾老不可期。
何以为君赠,梅花千里枝。
何以为我报,千首纪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