喟然尼父欲无言,坚白纷纷尚未阑。
但得此身还造物,不须一字落人间。
喟然尼父欲无言,坚白纷纷尚未阑。
但得此身还造物,不须一字落人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顾宪成所作的《延福庵题壁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首句“喟然尼父欲无言”,以孔子(尼父)为喻,感叹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面前,即使圣贤也难以找到确切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深思。
次句“坚白纷纷尚未阑”,紧承上句,进一步描绘出世间纷争不断、真理难求的景象。“坚白”二字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指事物的属性,这里借指世间的种种观点和争论。诗人以“坚白”形容世间的种种争论,形象地展示了人们对于真理的追求与辩论,却始终未能达成共识的现状。
后两句“但得此身还造物,不须一字落人间”,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真理追求的执着。诗人认为,只要能保持真我,回归自然(造物),就不必在意世间的是非评价或留下任何文字记载。这体现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内在精神自由的高远志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孔子的无奈与诗人自身的坚定,展现了对真理探索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精神独立性的向往。诗中蕴含着对人生、社会和真理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人文情怀。
霜降水泉涸,风紧草木枯。
柴扃常自闭,淡泊守园庐。
晨有客来访,裹饭如桑舆。
世事不欲论,幽怀咏唐虞。
蚩尤作五兵,轩辕力诛除。
战伐从此始,祸患引八区。
兹事伤我心,何由返古初。
我辈惜榆景,来往莫相疏。
秋虫不用喙,动羽哀更清。
夜长不肯默,我眠渠自鸣。
我则异于是,鼻息为雷声。
止作不以力,大音自天成。
鼻吼耳不知,此乐尤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