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分水柳溪何处士二首·其一》
《挽分水柳溪何处士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太学师名士,初踰志学年。

树萱竭甘旨,肯室擅林泉。

盗踵兵戈起,家并里社全。

陈蕃旧悬榻,惜未致斯贤。

(0)
注释
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
踰:超过。
志学: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开始学习深造。
萱:萱草,古人常用来比喻母亲。
甘旨:美味的食物,这里指母亲的辛勤付出。
肯室:简陋的居所。
擅:擅长,这里有简朴之意。
兵戈:兵器,代指战争。
陈蕃:东汉人,以好客闻名,曾悬榻待贤。
悬榻:预留床榻以示欢迎。
翻译
太学中的老师都是名士,刚开始超过志学的年纪。
母亲辛勤劳作,竭尽全力提供生活所需,家中虽简朴却如林泉般清雅。
战乱频发,连家乡的小社区都无法保全。
陈蕃昔日曾预留床榻以待贤才,可惜未能迎来这样的人才。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太学师生名士之生活与遭遇的诗篇。开头两句“太学师名士,初踰志学年。树萱竭甘旨,肯室擅林泉。”展现了学者们在太学中勤奋学习的情景,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里的“太学”指的是国家设立的最高教育机构,即国子监,“名士”则是指那些有才华、受人尊敬的学者。

接着两句“盗踵兵戈起,家并里社全。”描绘了战乱爆发时,学者们的家园被破坏,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对学问的执着。这里的“盗踵”指的是战争带来的混乱,“兵戈起”则是战争爆发的景象,而“家并里社全”表达了尽管个人家庭遭受损失,但学者们所在的社区和社会结构还保持完整。

最后两句“陈蕃旧悬榻,惜未致斯贤。”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那些未能实现其才华的学者的怀念。“陈蕃”指的是陈蕃,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而这里提及他,是为了表明即使在古代,亦有许多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肯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太学师生生活的描绘,以及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坚守与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时代的无奈和个人才华未被充分发挥的遗憾。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冬晚山房书事二首·其一

山泽何妨老太平,巉巉骨相本来清。

月明满地看梅影,露下隔溪闻鹤声。

未辨药苗逢客问,欲酬琴价约僧评。

胡奴仁祖今俱绝,且学湘累拾菊英。

(0)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六首·其四

父子追随一笑倾,东园东畔路初成。

夹栽芳草如绳直,前出篱门似砥平。

春近野梅香欲动,雨馀沟水细无声。

今朝有憙谁能识,不用人扶亦自行。

(0)

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瀹茗翛然自适

镜湖清绝胜吴松,家占湖山第一峰。

瓜冷霜刀开碧玉,茶香铜碾破苍龙。

壮心自笑老犹在,狂态极知人不容。

击壤穷阎歌帝力,未妨尧舜亦亲逢。

(0)

丁酉上元三首·其一

突兀毬场锦绣峰,游人士女拥千重。

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帘掣火龙。

信马随车纷醉侠,卖薪买酒到耕农。

今年自笑真衰矣,但觉凭鞍睡思浓。

(0)

能仁院前有石像丈馀盖作大像时样也

江阁欲开千尺像,云龛先定此规模。

斜阳徙倚空三叹,尝试成功自古无。

(0)

即事八首·其七

小阁凭栏望远空,天河横贯斗牛中。

他年鼓角榆关路,马上遥看与此同。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