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礼名山说大乘,倦来仍是策枯藤。
孤云千里白半顶,高竹百竿青一层。
风暖江龙寻食钵,雨寒秋鬼乞衣灯。
从来事事都忘却,忘却东林寺不能。
遍礼名山说大乘,倦来仍是策枯藤。
孤云千里白半顶,高竹百竿青一层。
风暖江龙寻食钵,雨寒秋鬼乞衣灯。
从来事事都忘却,忘却东林寺不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游历名山大川后,回到东林寺的宁静生活。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日常与内心世界。
首句“遍礼名山说大乘”,开篇即点明了僧人游历名山的经历,他以弘扬佛法(大乘)为己任,对佛教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接着,“倦来仍是策枯藤”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僧人在旅途中的疲惫与简朴的生活状态,策杖而行,不辞辛劳。
“孤云千里白半顶,高竹百竿青一层”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将云与竹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孤云飘荡于千里之遥,半隐半现,高竹挺立,绿意盎然,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僧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风暖江龙寻食钵,雨寒秋鬼乞衣灯”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生活的日常情景。江龙在温暖的风中寻找食物,秋鬼在寒冷的雨夜中乞求灯火,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僧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对众生的慈悲心怀。
最后,“从来事事都忘却,忘却东林寺不能”表达了诗人对东林寺的深厚情感。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雨雪、名山大川之后,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已淡忘,但对东林寺的记忆却始终难以抹去,这不仅是对寺庙的怀念,更是对佛教信仰和精神家园的深深依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去年登高灵山颠,新诗醉写秋风前。
金杯酒泛紫萸滑,乌纱帽插黄花偏。
今年潇潇坐风雨,回首往事心茫然。
青山当户为故友,白发兄弟罗酒筵。
丹枫染霜明秋色,白雁叫云横暮天。
醉穷老眼浩无际,剩欲乘风游八埏。
昏黄天开霁,夜黑雨复作。
天公亦侮人,稔岁变凶恶。
湿薪炊午庖,生稻炒晨镬。
十日九阴雨,何处散吾脚。
况味固不佳,光景亦萧索。
孰云岁功成,尚乃滞耕穫。
倩谁开扶桑,四海一照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