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东林寺》
《题东林寺》全文
明 / 王鸣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遍礼名山说大乘,倦来仍是策枯藤。

孤云千里白半顶,高竹百竿青一层。

风暖江龙寻食钵,雨寒秋鬼乞衣灯。

从来事事都忘却,忘却东林寺不能。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游历名山大川后,回到东林寺的宁静生活。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日常与内心世界。

首句“遍礼名山说大乘”,开篇即点明了僧人游历名山的经历,他以弘扬佛法(大乘)为己任,对佛教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接着,“倦来仍是策枯藤”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僧人在旅途中的疲惫与简朴的生活状态,策杖而行,不辞辛劳。

“孤云千里白半顶,高竹百竿青一层”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将云与竹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孤云飘荡于千里之遥,半隐半现,高竹挺立,绿意盎然,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僧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风暖江龙寻食钵,雨寒秋鬼乞衣灯”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生活的日常情景。江龙在温暖的风中寻找食物,秋鬼在寒冷的雨夜中乞求灯火,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僧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对众生的慈悲心怀。

最后,“从来事事都忘却,忘却东林寺不能”表达了诗人对东林寺的深厚情感。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雨雪、名山大川之后,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已淡忘,但对东林寺的记忆却始终难以抹去,这不仅是对寺庙的怀念,更是对佛教信仰和精神家园的深深依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鸣雷
朝代:明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字东村,又字震生。明诸生。有《空雪楼集》。
猜你喜欢

题魏明铉画

老翁住在浣花村,日日哦诗醉瓦盆。

怪底横江见船尾,不知春水到柴门。

(0)

次韵杨子寿同浦太守游顾园四首·其三

望中烟雨赤阑桥,芳草行人去路遥。

翠壁流泉通地底,青林虚阁转山腰。

迟迟綵艇香风度,滟滟金塘柳色饶。

何处隔楼闻笑语,玉人□按紫琼箫。

(0)

重九日

去年登高灵山颠,新诗醉写秋风前。

金杯酒泛紫萸滑,乌纱帽插黄花偏。

今年潇潇坐风雨,回首往事心茫然。

青山当户为故友,白发兄弟罗酒筵。

丹枫染霜明秋色,白雁叫云横暮天。

醉穷老眼浩无际,剩欲乘风游八埏。

(0)

暮秋弥月阴雨新米甚艰晚霁至夜复雨

昏黄天开霁,夜黑雨复作。

天公亦侮人,稔岁变凶恶。

湿薪炊午庖,生稻炒晨镬。

十日九阴雨,何处散吾脚。

况味固不佳,光景亦萧索。

孰云岁功成,尚乃滞耕穫。

倩谁开扶桑,四海一照烁。

(0)

江南曲

庭院深沉日正长,绿窗红几绣鸳鸯。

落花风起停针看,蝴蝶双双过粉墙。

(0)

骆郑二君子见访赋绝句二首·其二

两袖龙钟双泪垂,故园几度入愁眉。

相过莫说未归事,一段伤情只自知。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