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何处托浮生,羡子今为剑外行。
异县频年多送远,中原何日见承平。
云开垄首河山迥,月出巴江阁道横。
此别相逢定何许,各须努力待时清。
乱离何处托浮生,羡子今为剑外行。
异县频年多送远,中原何日见承平。
云开垄首河山迥,月出巴江阁道横。
此别相逢定何许,各须努力待时清。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嵲的《送赵郎二首(其二)》,其中蕴含了深沉的友情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乱离何处托浮生,羡子今为剑外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远行的不舍与祝福。"乱离"指的是纷纷扰扰的分别和困顿,"托浮生"则是希望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立足之地。"羡子"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坚韧不拔,这里用来形容赵郎即将踏上旅程,表达了对其坚毅品格的赞赏。
"异县频年多送远,中原何日见承平。"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朋友不断送别和对未来和平的渴望。"异县"指的是不同的城市或地方,"频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而"多送远"则是对于朋友不断离去的感慨。"中原何日见承平"则是在询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见到和平安宁的时代。
"云开垄首河山迥,月出巴江阁道横。"
这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云开"和"月出"都形容了天气的清朗,而"垄首河山迥"和"巴江阁道横"则是对送别路线的具体描述,展现了长途跋涉的艰辛。
"此别相逢定何许,各须努力待时清。"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在分别之际,诗人希望能够再次相遇,而这个"何许"是未来的某个地方,这需要双方都要努力争取,以便在将来那清平的时代中重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于朋友即将远行的不舍,以及对于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与祝福。
日夕众喧寂,群鸟皆冥栖。
如何屋上乌,夜半哑哑啼。
屋中有思妇,不寐候晨鸡。
惊闻夜啼声,色喜情不怡。
明当有恩赦,揽衣出中闺。
曾闻孝慈乌,不类鹜与鹥。
复屋验兴周,登城知遁齐。
物兆有先见,由来事堪乩。
为语夜啼乌,止止无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