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居无地寄生涯,布袜青鞋著处家。
太乙虚舟想莲叶,玄都活计问桃花。
不堪众稚贫为累,坐使孤生发半华。
傥许侏儒均赋粟,不妨老子自餐霞。
侨居无地寄生涯,布袜青鞋著处家。
太乙虚舟想莲叶,玄都活计问桃花。
不堪众稚贫为累,坐使孤生发半华。
傥许侏儒均赋粟,不妨老子自餐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侨居异乡的凄凉生活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侨居无地寄生涯,布袜青鞋著处家"两句,通过简单的衣物和足履,勾勒出诗人流离失所、客居他乡的境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生活安稳的渴望。
"太乙虚舟想莲叶,玄都活计问桃花"则是诗人心向往之地。太乙与玄都是道教中的仙境,莲叶和桃花象征着清净和生机。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这些美好事物的追思,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寄托的渴求。
"不堪众稚贫为累,坐使孤生发半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周围儿童饱受贫困之苦感到不忍,内心深处的哀伤和无奈。同时,"孤生发半华"也隐含着诗人自身命运多舛、难以有所作为的情感。
最后,"傥许侏儒均赋粟,不妨老子自餐霞"两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侏儒"是流落他乡之士,"均赋粟"则意味着共同承担生活的重负。而"不妨老子自餐霞",则是对道家修仙之境的向往,"老子"这里代指《道德经》的作者李耳,即老子的谦称。"餐霞"乃是仙人食霄露、饮甘露以养生之意,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自在逍遥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困境的描写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思,展现了一种既有哀伤也有超脱愿望的情怀。
携酒东园游,望舒已就缺。
促席尊未空,方舟君夜发。
东西耿相望,复对三五月。
阶前皓彩盈,窗下朱荣歇。
同袍成异县,思逐回风结。
异县非千里,邈若胡与越。
吴趋唱谁和,楚调哀自辍。
感此百年客,世故怕羁绁。
荣华一朝露,采秀亦可悦。
归濯清江流,冥栖保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