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其五药山》
《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其五药山》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词  词牌: 渔家傲

野鹤精神云格调,逼人气韵霜天晓。

松下残经看未了,当斜照,苍烟风撼流泉绕。

闺阁珍奇徒照耀,光无渗漏方灵妙,活计现成谁管绍。

孤峰表,一声月下闻清啸。

(0)
注释
野鹤:比喻超凡脱俗、品格高尚的人。
精神:指人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霜天晓:清晨的寒霜,象征清冷而明亮的环境。
流泉绕:形容泉水在山间环绕流动。
闺阁珍奇:指贵重或稀罕的物品,可能象征富贵人家。
灵妙:指事物的精妙之处,这里可能指智慧或某种神秘力量。
孤峰:独立的山峰,象征孤独或高傲。
清啸:清脆的长啸,可能表达某种情感或呼唤。
翻译
野鹤般的高洁精神,如云般雅致,清晨寒霜中透露出逼人的气韵。
在松树下,我还在研读未完的佛经,夕阳斜照时,青烟随风摇曳,泉水环绕着松林流淌。
闺阁中的珍贵物品只是炫耀的外表,真正的灵妙在于光芒不外泄,生活的真谛是谁来传承延续。
孤独的山峰上,月光下传来一声清亮的啸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清晨的禅境画面,以野鹤为象征,展现出高洁脱俗的禅者风范。"野鹤精神云格调",形象地刻画出野鹤的超凡气质,如同云般自由自在,又如禅者的清高品格。"逼人气韵霜天晓",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气韵在寒冷的霜天中显得尤为鲜明。

诗人通过"松下残经看未了",描绘禅者在松树下研读佛经,沉浸在修行之中,即使夕阳西下,仍未放下经书。"苍烟风撼流泉绕",则以自然景物烘托出宁静而灵动的氛围,暗示着禅者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世俗生活,"闺阁珍奇徒照耀",指出世间繁华富贵只是表面的光鲜,而真正的智慧和精神层面的修炼才是内在的"灵妙"。"活计现成谁管绍",表达了对后人能否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的疑问。

最后,以"孤峰表,一声月下闻清啸"收尾,将禅者的孤独与清高推向极致,那月下的一声清啸,既是禅者的自我表白,也是对世人的一种启示:在喧嚣之外,还有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高远境界。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展现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过许四首·其三

尘沙漠漠几千秋,盖代英雄泪未收。

但向弃瓢寻故事,清风明月总悠悠。

(0)

丙午元夕六首·其四

游人三五竞前途,借问侬家谁阿姑。

侬在梅花梢下住,玉为颜色雪为肤。

(0)

庚辰初度二首·其一

才度知非又十年,总无是处对前贤。

京华半作人间世,湖海空欣秋水篇。

已许佛身宁有佛,欲鞭仙驭倘非仙。

平生心血黄扉后,假寐犹依日月边。

(0)

重阳先一日同诸子登驼山二首·其二

松杉当午送轻寒,张幔能为促席欢。

一百重阳难此日,十旬休暇尽凭栏。

会邀月下吹笙过,岂羡风前落帽看。

商略平田还载酒,毋烦高咏且加餐。

(0)

戏赠伍长卿及其从弟桢卿

君家鸿藻擅清词,群从谁教和竹枝。

风悄疏棂寒促膝,霜残红叶夜弹棋。

却疑灵运池塘梦,还似高唐暮雨时。

伐木诗成应自好,故人秋月枉相期。

(0)

次韵答黎缜之

平生曾有赋,忽忽蓼花居。

风雨十年梦,江山一字书。

事移肝胆旧,岁积鬓毛疏。

倘许高轩过,尊罍忍便虚。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