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与众往,疾驱祗自尘。
徐行听所之,何者非吾身。
却过白鹤峰,鸡犬来相亲。
筑室依果树,有无通四邻。
安眠岂有足,良夜惟恐晨。
晨朝亦何事,倦对往来人。
大道与众往,疾驱祗自尘。
徐行听所之,何者非吾身。
却过白鹤峰,鸡犬来相亲。
筑室依果树,有无通四邻。
安眠岂有足,良夜惟恐晨。
晨朝亦何事,倦对往来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他以和陶渊明的风格,表达了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首句“大道与众往,疾驱祗自尘”描绘出繁忙的大道上,人们匆忙赶路,只有快速前行才会陷入世俗的纷扰。接着,“徐行听所之,何者非吾身”提倡慢下来,倾听内心,认为无论何处,只要顺应本心,皆是自我所在。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归隐山林的生活:“却过白鹤峰,鸡犬来相亲”,这里环境清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他在果树下筑屋,与四邻共享物资,体现了朴素的邻里关系。“安眠岂有足,良夜惟恐晨”表达了对宁静夜晚的满足,却又担心天亮后的忙碌。最后两句“晨朝亦何事,倦对往来人”揭示了诗人对于每日应对人事的厌倦,更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展现了苏辙对陶渊明式田园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