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满读书林,篝灯报夜深。
肯閒诗有趣,为拙仕无心。
惊鹊择枝宿,幽蝉抱叶吟。
未能游梦境,何处捣衣砧。
秋满读书林,篝灯报夜深。
肯閒诗有趣,为拙仕无心。
惊鹊择枝宿,幽蝉抱叶吟。
未能游梦境,何处捣衣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读书景象。开篇“秋满读书林,篝灯报夜深”两句,不仅设定了季节和时间,也营造出一种孤独而专注的学习氛围。“篝灯”即编织的灯笼,用来照明,表现诗人夜以继日地阅读书籍。
接着“肯閒诗有趣,為拙仕无心”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喜爱,但对于世俗的功名利禄却无动于衷。这里的“閒”字意味着悠闲,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生活态度。
在下两句“惊鹊择枝宿,幽蝉抱叶吟”中,诗人通过描写鸟儿和昆虫的夜间活动,与自然界产生了共鸣。鹊鸟选择适合的树枝栖息,蝉则紧紧抱着叶子发出吟唱之声,这些生动的画面增添了一份秋夜的宁静与生机。
末尾两句“未能游梦境,何处捣衣砧”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进入理想世界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琐碎忙碌(如捣衣砧声)的感慨。这里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不满和逃避现实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的个性与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知识、艺术与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倾向。
陶令常乞食,颜公亦求米。
古来贤达人,所遇犹若此。
况我与时违,冻馁固其理。
且当守故居,量力营菽水。
得食暂安眠,聚庐亦可喜。
君胡事远游,经旬去乡里。
未得一钱看,反受三春馁。
伊优复伊优,运命固如是。
不见张长公,白首田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