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望月此宵晴,独步瑶阶接凤城。
天上楼台元异色,风前弦管半离情。
且教华烛辞中禁,莫遣微云秽太清。
看到关山肠断处,年来狐塞未休兵。
家家望月此宵晴,独步瑶阶接凤城。
天上楼台元异色,风前弦管半离情。
且教华烛辞中禁,莫遣微云秽太清。
看到关山肠断处,年来狐塞未休兵。
这首诗描绘了庚寅年中秋节在馆舍中对月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乱的忧虑。
首联“家家望月此宵晴,独步瑶阶接凤城”,开篇即点出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仰望明月,而诗人独自漫步在瑶阶上,与繁华的都市相连,营造出一种对比鲜明的孤独与热闹并存的氛围。
颔联“天上楼台元异色,风前弦管半离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天上楼台的奇异色彩与风中弦管的离别之音交织在一起,不仅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景象的欣赏,也有对离别之苦的感慨。
颈联“且教华烛辞中禁,莫遣微云秽太清”,表达了诗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持续,不被任何破坏,既是对中秋夜景的珍惜,也是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看到关山肠断处,年来狐塞未休兵”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面对关山的断肠之处,诗人不禁感叹,近年来边疆战事不断,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中秋之夜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安宁的深切期盼,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松杉干云高百尺,泉声㶁㶁流春碧。
路转山回见寺门,游人道是荆公宅。
公昔罢相归金陵,盈廷不合如淄渑。
朝廷优礼许归隐,公亦退院同枯僧。
春蛰当年三顾起,归来仍住烟霞里。
杨柳萧萧昼掩门,是何宰相村夫子。
文靖经营事已空,一名一字偶然同。
题诗聊示追随意,肆口讥评恐未公。
阎罗夏桀纷相扰,座中枕上皆烦恼。
何若遽然习气除,一声山鸟忘昏晓。
毁家造寺为亡儿,忏悔前愆荷佛慈。
三代以还才第一,可怜生亦不逢时。
遗址至今犹爱慕,银塘菡萏新承露。
何年石磴草堂前,再种梅花三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