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断鸰原鬓欲霜,那知此会复滁阳。
鲤庭幼学年光逝,姜被秋同夜漏长。
归梦漫随宾雁杳,素餐聊取婢鱼尝。
明朝驿柳仍愁折,烟水吴陵正渺茫。
目断鸰原鬓欲霜,那知此会复滁阳。
鲤庭幼学年光逝,姜被秋同夜漏长。
归梦漫随宾雁杳,素餐聊取婢鱼尝。
明朝驿柳仍愁折,烟水吴陵正渺茫。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潘希曾赠给友人仲仁兄的一首送别之作。首句“目断鸰原鬓欲霜”描绘了诗人望着友人离去,自己两鬓已现白发,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次句“那知此会复滁阳”表达了对此次相聚的意外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鲤庭幼学年光逝”回忆起幼时在书斋学习的日子,暗示岁月匆匆,光阴不再。“姜被秋同夜漏长”以秋天的漫长夜晚和寒冷比喻离别的愁绪,如同姜被(被子)般温暖而难以驱散。
“归梦漫随宾雁杳”写诗人想象友人旅途中的孤寂,连梦境中也难觅归期,只能随着南飞的大雁消失在远方。“素餐聊取婢鱼尝”则借日常饮食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即使只是简单饮食,也希望能为友人带来一丝安慰。
尾联“明朝驿柳仍愁折,烟水吴陵正渺茫”以明日折柳送行的传统习俗,预示着友人即将远去,而沿途的烟水迷茫,更增添了离别的迷茫与惆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牵挂。
妾家横塘口,门前种杨柳。
春风吹舞腰,劝饮桃花酒。
垂杨千万缕,下蘸横塘水。
何事织离愁,春风吹不起。
塘上谁家女,红裳白雪衣。
采菱愁日晚,相待月明时。
妾家住横塘,郎过须下马。
手把珊瑚鞭,挂在垂杨下。
长相思,江悠悠。洞庭木落三湘秋。
梦中不识别时路,九嶷云黯苍梧树。
翠华南去不复还,双娥洒泪愁空山。
五十哀弦雏凤语,鹧鸪啼处斑斑雨。
长相思,思转深。请以白玉璞,琢出相思心。
三湘之水东入海,相思之心终不改。
大江春水满,芳洲蒲叶短。
黄帽唱吴歌,东风吹不断。
江君英少年,贡入司成馆。
袖有五色毫,文藻光纂纂。
人生意气合,何论相见晚。
君如千里驹,跌荡走长坂。
我如九皋鹤,长鸣任萧散。
去去毋少留,严程不容缓。
欲持一杯酒,迢迢碧云远。
明年杏花开,待我上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