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居仁韵》
《次居仁韵》全文
宋 / 刘子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是身如树槁穷冬,一点心华自闭封。

久矣吹嘘存泛爱,偶于迟暮得相从。

颇闻妙用纵横是,深愧真源左右逢。

白雪黄芽计虽下,可能无意起龙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rényùn
sòng / liúhuī

shìshēnshùgǎoqióngdōngdiǎnxīnhuáfēng

jiǔchuīcúnfànàiǒuchíxiāngcóng

wénmiàoyòngzònghéngshìshēnkuìzhēnyuánzuǒyòuféng

báiyúnhuángsuīxiànénglóngzhōng

翻译
身躯如同枯树在寒冬,内心深处的情感独自封闭。
长久以来,我秉持着广泛的爱心,偶尔在晚年得以相遇相随。
听说你有高超的技艺,纵横自如,我深感惭愧,因为我能接触到事物的本质。
虽然计划追求‘白雪黄芽’的奥秘,但是否能唤醒沉睡的心,我不确定。
注释
身:身躯。
如:如同。
树槁:枯树。
穷冬:寒冬。
一点:内心深处。
心华:情感。
自闭封:独自封闭。
吹嘘:秉持。
存:存在。
泛爱:广泛的爱心。
迟暮:晚年。
相从:相遇相随。
妙用:高超的技艺。
纵横是:纵横自如。
真源:事物的本质。
白雪黄芽:某种神秘的学问或目标。
计:计划。
下:追求。
龙钟:形容人年老体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次居仁韵》。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静谧与孤独。他将自己比作“身如树槁”,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荒凉和封闭。这一点“心华”代表着诗人的情感世界,是那么细腻而又自我封存。

“久矣吹嘘存泛爱,偶于迟暮得相从。”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长久以来的孤独生活有了一丝慰藉,因为终于在某个黄昏时刻找到了知音。这里的“吹嘘”可能是指世间的喧嚣,而“泛爱”则是对一切事物的普遍关怀和喜爱。

接下来的“颇闻妙用纵横是,深愧真源左右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像某些人那样自由自在地发挥才华、随遇而安感到深深的惭愧。这里的“妙用”可能指的是那些能够随机应变、才智横溢的人,而“真源”则是内心真正的流动和灵感。

最后,“白雪黄芽计虽下,可能无意起龙钟。”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天分和才能的反思。白雪与黄芽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而“起龙钟”则是一种超凡脱俗之境,可能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剖析,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它不仅是对个人孤独情怀的抒写,也是一种对于生命、才华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刘子翚

刘子翚
朝代:宋   字:彦冲   号:屏山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生辰:huī)(1101~1147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猜你喜欢

出游郊外七绝·其四

道上东风掠面轻,一犁雨足得新晴。

草头蛱蝶自由舞,林下鶌鸼相对鸣。

(0)

前年一首投赠刘荆州

前年别公东南驰,正当六騩还宫时。

都人欢传好消息,慈宁首问公何之。

毡裘不复恃军马,颍上一战中兴基。

青天白日呈万象,向来谗吻真成痴。

数从西府伺行李,枢筦政要人扶持。

吴江再见丹枫落,宁料我公犹在兹。

呼鹰台边闲鼓角,望沙楼上陈书诗。

夕烽平安置莫问,贤牧自当十万师。

维昔全荆号强国,近者贼火仍疮痍。

形胜之地勋名集,端使前辈相追随。

衰宗依刘有故事,自怜远去作儿嬉。

明朝烂醉沙头酒,不管春风吹鬓丝。

(0)

曲尺山云居寺

循溪上坡坨,溪亦因山曲。

行尽高深处,招提隐山腹。

往者灰烬馀,白塔但孤矗。

十年闹斤斧,有此千间屋。

阿师笑相语,异事子当卜。

今日钟报客,振响非人触。

病悴优婆塞,归梦到松菊。

诸圣惠三昧,警我烦恼毒。

卧听夜雨喧,起看晓云族。

去路犹恐迷,主人费斋粥。

(0)

赵成甫招饭次默夫韵

鸟声呼客急,花影过帘迟。

酒滟东西玉,枰残白黑棋。

稍惊风弄袖,真恐雨催诗。

一笑留归骑,斜阳无限时。

(0)

和谭云翔送双桂韵

双桂婆娑天上花,殷勤分送士元家。

捷钤果副联鞯祝,谒谢当期谷旦差。

(0)

湖山十咏·其九

荷花过眼作鲜妍,小艇初疑久自便。

日日孤山山下路,红菱白藕不论钱。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