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行自北,遗热何南方。
山云火所吹,陌尘烟为扬。
沸至井底枯,熨至石肤黄。
星俱丽于象,龙亦铄其光。
念此草木躯,暑酷安能当。
受炙炉之侧,挥汗甑中央。
一袒不及爽,千扇不肯凉。
就风如受薰,饮冷如饮汤。
隐几若昼昏,帖席欲夜狂。
焦迫俯仰间,无径可逃亡。
虚想玉女逢,借以六月霜。
骄阳行自北,遗热何南方。
山云火所吹,陌尘烟为扬。
沸至井底枯,熨至石肤黄。
星俱丽于象,龙亦铄其光。
念此草木躯,暑酷安能当。
受炙炉之侧,挥汗甑中央。
一袒不及爽,千扇不肯凉。
就风如受薰,饮冷如饮汤。
隐几若昼昏,帖席欲夜狂。
焦迫俯仰间,无径可逃亡。
虚想玉女逢,借以六月霜。
这首诗名为《苦热行》,是明代诗人周应辰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夏日酷热难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在炎热天气下的种种不适与挣扎。
诗的开头“骄阳行自北,遗热何南方”描绘了太阳从北方升起,将余热洒向南方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夏日的炎热。接着,“山云火所吹,陌尘烟为扬”进一步渲染了热浪滚滚、尘土飞扬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烈日之下。
“沸至井底枯,熨至石肤黄”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热浪使得井水干涸,石头表面也因高温而变色,强调了热力之强。接下来的“星俱丽于象,龙亦铄其光”更是将自然界的星辰和龙都置于热力之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以此来突出夏日的极端炎热。
“念此草木躯,暑酷安能当”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物在酷热下难以承受的感慨。随后的“受炙炉之侧,挥汗甑中央”、“一袒不及爽,千扇不肯凉”等句,生动地描绘了人在热浪中的痛苦感受,无论是身处炉边还是挥汗如雨,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凉爽。
“就风如受薰,饮冷如饮汤”、“隐几若昼昏,帖席欲夜狂”则进一步描述了人们在酷热中寻求微风和冷水的渴望,但即使如此,也无法完全摆脱炎热的困扰。最后,“焦迫俯仰间,无径可逃亡”表达了在炎热中人们无所适从、无法逃脱的绝望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夏日酷热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挑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