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洁孤高,凌霜傲雪,潇然尘外丰姿。
一白无瑕,玉堂茅舍俱宜。
飘飘羽衣缟袂,都不染、富贵膏脂。
调羹事,看水边清瘦,雨后红肥。
偏爱春工尚浅,向南枝信透,东阁香霏。
翠袖犹寒,不禁弱质柔肌。
浑如故人邂逅,聊相与、一笑开眉。
归去晚,任帘栊、深闭未知。
修洁孤高,凌霜傲雪,潇然尘外丰姿。
一白无瑕,玉堂茅舍俱宜。
飘飘羽衣缟袂,都不染、富贵膏脂。
调羹事,看水边清瘦,雨后红肥。
偏爱春工尚浅,向南枝信透,东阁香霏。
翠袖犹寒,不禁弱质柔肌。
浑如故人邂逅,聊相与、一笑开眉。
归去晚,任帘栊、深闭未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声声慢·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中描绘了一幅清幽脱俗的江梅图景。"修洁孤高,凌霜傲雪"一句,写出了梅花超凡脱俗,不染尘埃之美;"潇然尘外丰姿"则形象地表达了梅花在寒冷中依旧保持着其优雅的风姿。
接着,诗人笔锋转向玉堂茅舍,指的是高洁无暇的居所和简陋的庐舍,都适合梅花生长。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于清贫自守、超脱红尘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飘飘羽衣缟袂,不都染、富贵膏脂"一句,通过梅花不被世俗财富所污染的形象,表达了出尘离俗的情怀。"调羹事,看水边清瘦,雨后红肥"则描绘了诗人观赏江梅时的情景,以及对其生长环境的细致观察。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偏爱春工尚浅,向南枝信透,东阁香霏"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初生的梅花的喜爱。"翠袖犹寒,不禁弱质柔肌"则是对江梅之美的细腻描写,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其娇嫩生长环境的感慨。
最后,"浑如故人邂逅,聊相与、一笑开眉"一句,通过将梅花比作旧友,传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寄托。"归去晚,任帘栊、深闭未知"则是对观赏后归家的宁静心境的描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于清幽脱俗生活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