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花门也自留,中朝全盛有人忧。
当时但笑书生见,非策方今信鹿洲。
不是花门也自留,中朝全盛有人忧。
当时但笑书生见,非策方今信鹿洲。
这首诗名为《澳门杂诗(其三)》,作者是清代诗人丘逢甲。诗的内容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诗人以“不是花门也自留”起句,暗示即使身处澳门这样的边陲之地,仍然心系朝廷的兴衰。接着,“中朝全盛有人忧”表达了对中央政权看似繁荣实则隐含危机的担忧,诗人忧虑有人在盛世中仍能看到潜在的问题。
“当时但笑书生见”一句,诗人自嘲当时的读书人(包括自己)可能被视为过于敏感或杞人忧天,因为他们预见到了未来的困难。“非策方今信鹿洲”则是借典故表达对当政者决策的质疑,鹿洲暗指《韩非子》中的“鹿逐于歧路”,比喻政策迷失方向,如同群鹿在岔路口争逐,不知所措。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丘逢甲作为爱国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神龙本阳精,变化不可测。
有时潜深渊,弄珠明月窟。
小则如毫毛,须臾入金石。
大则驾风云,长空沛霖泽。
势捲江海流,移山走沙砾。
丈夫负奇气,灵瑞本龙质。
穷居乃自修,深栖晦其迹。
达则大有为,安邦拯民厄。
穷达自随时,隐显谁能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