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醉倒玄冥喜,不杀阳乌誓不死。
去冬滕六既败绩,屏翳毕宿挺然起。
旁驱泰山云,倒抉天河水。
痴龙嘘气塞宙合,人世五色迷红紫。
阴霾滔天作布袋,天神夜亡救日矢。
我欲叩关上天阍,呼醒天帝端厥履。
赐我尚方斩邪剑,顷刻之间玄冥屏翳。
毕宿不分首从枭天市,还我光明照臣里。
不然江南人民转眼成鱼鳖,群阴搜逐供刀匕。
帝方垂涎鼎染指,帝乎梦梦长已矣。
天帝醉倒玄冥喜,不杀阳乌誓不死。
去冬滕六既败绩,屏翳毕宿挺然起。
旁驱泰山云,倒抉天河水。
痴龙嘘气塞宙合,人世五色迷红紫。
阴霾滔天作布袋,天神夜亡救日矢。
我欲叩关上天阍,呼醒天帝端厥履。
赐我尚方斩邪剑,顷刻之间玄冥屏翳。
毕宿不分首从枭天市,还我光明照臣里。
不然江南人民转眼成鱼鳖,群阴搜逐供刀匕。
帝方垂涎鼎染指,帝乎梦梦长已矣。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冬季阴霾笼罩、天地混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光明的渴望。诗中“天帝醉倒玄冥喜”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天帝置于醉酒的状态,形象地描绘出冬季阴冷的氛围。接着,“不杀阳乌誓不死”则表达了对太阳的渴望与保护,象征着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去冬滕六既败绩,屏翳毕宿挺然起”描述了冬季的寒冷与阴霾,滕六是古代神话中的雪神,屏翳和毕宿则是风神,它们的兴起预示着恶劣天气的到来。诗人通过“旁驱泰山云,倒抉天河水”描绘了风力之大,云层翻滚,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翻覆过来。
“痴龙嘘气塞宙合,人世五色迷红紫”一句,将龙的形象与大气现象相结合,形象地表现了龙的呼吸使得宇宙充满雾气,影响了人间的颜色,暗示了自然界的混乱与混沌。接下来,“阴霾滔天作布袋,天神夜亡救日矢”则进一步强调了阴霾的严重性,如同巨大的布袋覆盖了天空,连天神也无法拯救太阳。
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叩关上天阍,呼醒天帝端厥履”的决心,即希望唤醒沉睡的天帝,给予人间光明与希望。他请求赐予“尚方斩邪剑”,意在清除阻碍光明的邪恶力量,使“玄冥屏翳”(代表阴霾)消失,恢复天地的秩序与光明。
最后,“毕宿不分首从枭天市,还我光明照臣里”表达了诗人希望消除混乱,让光明重新照耀人间的愿望。而“不然江南人民转眼成鱼鳖,群阴搜逐供刀匕”则警示了若不及时行动,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暗示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整首诗情感激昂,语言生动,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光明与秩序的强烈渴望。
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巫山高,十二峰。
上有往来飘忽之猨猱,下有出没瀺灂之蛟龙,中有倚薄缥缈之神宫。
神人处子冰雪容,吸风饮露虚无中。
千岁寂寞无人逢,邂逅乃与襄王通。
丹崖碧嶂深重重,白月如日明房栊。
象床玉几来自从,锦屏翠幔金芙蓉。
阳台美人多楚语,秖有纤腰能楚舞,争吹凤管鸣鼍鼓。
那知襄王梦时事,但见朝朝暮暮长云雨。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
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
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
此怀无与晤,拥鼻一长谣。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
藻井仰窥尘漠漠,青灯对宿夜沈沈。
扁舟过客十年事,一梦此山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