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未及琅琊,看来亦自佳。
微坳著新月,耸翠带馀霞。
巨凿应灵禹,斜抛或女娲。
小亭相对好,莫放竹丛遮。
虽未及琅琊,看来亦自佳。
微坳著新月,耸翠带馀霞。
巨凿应灵禹,斜抛或女娲。
小亭相对好,莫放竹丛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孟坚所作的《尤美亭》,通过对亭子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诗人首先称赞亭子虽然不及琅琊台的名气,但其本身也自有动人之处。"虽未及琅琊,看来亦自佳",表达了对亭子的谦逊和欣赏。
接下来,诗人细致描绘了亭子周围的景色:微凹的地形仿佛托起一轮新月,而亭子的青翠身影在余晖中显得更加挺拔。"微坳著新月,耸翠带馀霞",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生动。
诗人进一步联想,认为这座亭子可能是大禹或女娲这样的神话人物所造,增添了神秘和历史的韵味。"巨凿应灵禹,斜抛或女娲",这种想象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最后,诗人建议在亭子附近设立一个小亭,与之相映成趣,并提醒不要让竹丛遮挡了美景,"小亭相对好,莫放竹丛遮",表达了对和谐自然景观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尤美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神话传说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诗人高雅的艺术品味和对美的追求。
仇池苏仙语,发挥我孤山。
孤山有何佳,林逋庐其间。
风高气化远,庸贩亦班班。
是荣人爵欤,百世不可攀。
沉冥惬幽性,道胜无戚颜。
至今西湖西,眇弥尚沧湾。
谁夫仕吴京,敛焉心肯閒。
吟讽彼一诗,静视触与蛮。
斋房如僧寮,热客自尘寰。
出处贵君子,安时谅非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