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梁尚书生辰·其二》
《上梁尚书生辰·其二》全文
宋 / 陈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麾卧治镇江边,芳草还应梦惠连。

十载从班联玉笋,六城课最用蒲鞭。

依刘曾识尚书履,借寇难私刺史天。

共徯公归缘底事,嗷嗷四海望陶甄。

(0)
注释
麾:指挥权。
卧治:闲居治理。
惠连:古代诗人,这里可能象征贤才。
十载:十年。
玉笋:比喻官员的清廉和才能。
课最:考核最优。
蒲鞭:用蒲草做的鞭子,象征公正执法。
尚书:古代官职,地位较高。
借寇:借机。
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公:指有德行的官员。
嗷嗷:形容百姓的哀求声。
陶甄:比喻选拔和教化民众。
翻译
在江边闲居治理,梦中或许还见到惠连的芳草。
十年跟随朝廷官员,考核政绩常以公正著称。
曾追随尚书大人,借寇难之际展现刺史之才。
共同期盼公归何故,天下苍生期待贤者治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为梁尚书的生辰所作,表达了对尚书的敬仰和对其政绩的赞扬。首句“一麾卧治镇江边”描绘了尚书治理地方的场景,虽闲居但仍然关心政务,如同诸葛亮般运筹帷幄之中。次句“芳草还应梦惠连”以梦境中的芳草寓指尚书的政绩深入人心,如同南朝诗人谢惠连的才情。

“十载从班联玉笋”赞美尚书十年来在朝廷中地位显赫,与杰出官员并列。“六城课最用蒲鞭”进一步称赞他的行政才能,以公正执法的形象,用蒲鞭代替苛政,显示了他的仁政理念。

“依刘曾识尚书履”暗示尚书曾追随名臣,具有深厚的学识和经验。“借寇难私刺史天”则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尚书勇于担当,如同古代刺史般无私奉献。

最后两句“共徯公归缘底事,嗷嗷四海望陶甄”表达了百姓期盼尚书能早日归来,引领天下走向繁荣昌盛,如同陶甄(古代制作陶器的工具,比喻教化民众)一般,展现出对尚书高尚人格和卓越领导力的深深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对一位贤能官员的深情颂扬。

作者介绍

陈棣
朝代:宋

宋处州青田人,字鄂父。陈汝锡子。以父荫为桐川掾,官至潭州通判。其诗于南渡之初,已先导宋季江湖之派,大都平易近情,不失风旨。有《蒙隐集》。
猜你喜欢

南乡子·其一江楼

飒飒鬓毛苍。北望伤神坐北窗。

厚禄故人书断绝,凄凉。日满楼前江雾黄。

恩岂布衣忘。青史无劳数赵张。

虚阁卷帘图画里,潇湘。指点银瓶索酒尝。

(0)

浣溪沙·其二回前调

醒来晓梦拂红轻。清清夜漏玉和声。

寂寂香花落满庭。

青峰远入愁痕黛,凝寒晚共倚云屏。

晴院春残听语莺。

(0)

望梅花.岭南至日,梅花盛开

何事粤东无雪。万树垂垂先白。一线初添疏影夕。

零乱冷烟残月。瘐岭经年驿使隔。谁寄江南消息。

(0)

江南好·其五寄林屋兼讯海上友人

二分月,今不在扬州。

黄叶翁犹花作巷,停筝客已画为楼,海上逐閒鸥。

(0)

浣溪沙·其一

十载江关鬓己皤,而今对酒又如何?

欢娱时少恨时多。

入梦相思犹宛转,当楼此意总蹉跎,未须一棒待人呵。

(0)

调笑集句·其七吴娘

无处。难轻诉。锦瑟华年谁与度。黄昏更下潇潇雨。

况是青春将暮。花虽无语莺能语。来道曾逢郎否。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