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衣闻客至,关锁此时开。
鸣罄夕阳尽,捲帘秋色来。
名香连竹径,清梵出花台。
身在心无住,他方到几回。
披衣闻客至,关锁此时开。
鸣罄夕阳尽,捲帘秋色来。
名香连竹径,清梵出花台。
身在心无住,他方到几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客人到来时的温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对待客人的热情和寺院内外的静谧氛围。
"披衣闻客至,关锁此时开。" 这两句表明诗人听到客人到来,便立即打开门锁,迎接远方而来的朋友。这不仅是主人对待友人的热情,也体现了古代寺院的开放与包容。
"鸣罄夕阳尽,捲帘秋色来。" 这两句诗描绘了时间和自然景象的转换。"鸣罄"指的是古代用以报时辰的器物,这里暗示傍晚的时分;"夕阳尽"则是日落之际,而"捲帘秋色来"则是一种动作,揭开窗帘,秋天特有的景色便展现在眼前。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
"名香连竹径,清梵出花台。" 这两句则是对寺院内外环境的描写。"名香"指的是著名的香炉或高贵的佛教仪式;"连竹径"则是通过竹林的小路来表达寺院幽深静谧的特点。而"清梵出花台"中,"清梵"可能指的是清脆的梵铃声,这里与"出花台"相呼应,共同描绘了佛教仪式中的宁静和美好。
最后一句"身在心无住,"则是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哲理。"身在"指的是身体的所处,而"心无住"则意味着心灵不停留于任何一个地方,这是一种超脱物外的境界,也体现了佛教中"心无挂碍"的修行理念。
整首诗通过对客人的期待、时间流逝和寺院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美好的享受。
春晖楼头春最早,主人宴客情更好。
万斛蒲萄泻绿波,一色氍毹剪芳草。
捲帘山色何冥冥,吴天半扫蛾眉青。
乱云忽西起,倒压白日停。
野狐啼烟道路黑,海风吹雨蛟龙腥。
短歌长吁伤我情,门前溪水声泠泠。
熟湖周遭山历历,诸山奇秀让石壁。
石壁山人贤人隐,石壁山下蛟龙蛰。
乾坤巧置山临湖,要使湖光照山色。
月来影浸玻瓈寒,日出烟凝苍翠湿。
云气吞吐天冥冥,岩阿花草春菁菁。
浮岚晴助峰势壮,飞泉暝续厓猿鸣。
颍川逸翁游憩处,呼吸山谷养神气。
芝田烟暖稻畦丰,扃扉不就蒲轮致。
翁今日与群仙伍,手植松柏翠环堵。
节操松柏符贞坚,寿龄石壁同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