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烟浓雾。一幅凄凉谱。人在江南啼鸟处。
行尽绿芜春雨。杏花梢际帘钩。玉箫声里琼瓯。
离梦不知近远,月明夜夜层楼。
淡烟浓雾。一幅凄凉谱。人在江南啼鸟处。
行尽绿芜春雨。杏花梢际帘钩。玉箫声里琼瓯。
离梦不知近远,月明夜夜层楼。
这首《清平乐》由清代诗人孙云鹤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日的凄美画卷。诗中以淡烟浓雾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烟雨蒙蒙的江南世界。接着,“一幅凄凉谱”直接点明了主题,暗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段充满情感的故事。
“人在江南啼鸟处”,一句将人与自然巧妙结合,啼鸟的鸣叫在宁静的江南春日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大自然对人的呼唤,也暗示着某种情感的共鸣。随后,“行尽绿芜春雨”则进一步渲染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绿草如茵,细雨绵绵,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杏花梢际帘钩,玉箫声里琼瓯”这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杏花盛开,点缀在远处的枝头,如同一幅精致的画作;而玉箫声起,伴随着琼杯的碰撞,营造出一种高雅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外化。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更蕴含了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绪。
最后,“离梦不知近远,月明夜夜层楼”两句,将情感推向极致。离别之梦,无论距离远近,都难以忘怀;月光下的高楼,既是现实的见证,也是情感寄托的所在。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离合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清平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日的凄美图景,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梅窗雪屋,还赋蓬仙寿。闻说今年胜于旧。
有芝书催下,竹史颁春,山好处,留待文章太守。
商霖消息近,缥缈闲云,一笑无心又出岫。
纵高卧十年,八秩初开,天未许、闲向人间袖手。
问西州千骑几时来,对月鹤霜猿,也教知否。
卜筑缙云山下村,缙云山色青满门。
承当春色花成段,领略朋簪酒满樽。
尽去机关驯虎豹,略推恺悌赦鸡豚。
要知馀庆须弥远,堂上森然见子孙。
酒腐于爵肉腐俎,担石之储我何有。
陆居无屋江无船,谁人乞与买山钱。
大梁千里森寒玉,琼茅桂栋营山麓。
云涵雨霂谢天公,苦为贫人养黄犊。
秋衣更续溪芙蓉,蝉腹龟肠欲御风。
戏遣冰怀搜老语,食无烟火更玲珑。
铜臭钱鸣总无恶,更换清贫终不诺。
浊不能堪饥可忍,木强须撩天一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