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校往复,屡勉终不近。
一诗已经年,知子不我怨。
生世馀几何,尺箠日取寸。
怀禄有遐心,从俗无远韵。
时从府中归,数过林下饭。
平生功名意,回作香火愿。
三年不举觞,吻颊烟火焮。
岂无两苍龙,沾我一雨润。
官粗诗未工,猛乞毋小靳。
人生如此尔,文字已其闰。
是身虽臭腐,宁作青紫楦。
永怀忘年友,死矣馀令问。
念子颇似之,老我何所恨。
人情校往复,屡勉终不近。
一诗已经年,知子不我怨。
生世馀几何,尺箠日取寸。
怀禄有遐心,从俗无远韵。
时从府中归,数过林下饭。
平生功名意,回作香火愿。
三年不举觞,吻颊烟火焮。
岂无两苍龙,沾我一雨润。
官粗诗未工,猛乞毋小靳。
人生如此尔,文字已其闰。
是身虽臭腐,宁作青紫楦。
永怀忘年友,死矣馀令问。
念子颇似之,老我何所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写给友人王直方的一封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功名的反思。诗中,诗人感慨人情反复无常,尽管多次勉励,但关系并未亲近。他自责自己多年未与友人通信,担心对方会因此而怨恨。诗人意识到人生的短暂,每日都在消耗光阴,对于追求功名的心有所醒悟,转而将过去的功名之心转化为对佛寺香火的祝愿。
诗人提到自己时常从官署回家,路过朋友隐居之处共进餐食,曾经的功名念头如今化为对平淡生活的满足。他感叹三年未饮酒,生活简朴,但仍期待能从友人那里得到精神上的滋润。他承认自己的诗才并不出众,但恳求友人不要吝啬交流,因为文字间的交往也能填补生活的空白。
诗人表示,即使自身身处困境,也不愿放弃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宁愿保持清高而非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他对王直方的怀念之情深沉,认为他们的友谊超越了年龄,即使自己年老,也无遗憾。最后,诗人以两人相似的品性相比较,表达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