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一卧已心灰,避地何人赋「七哀?
」欲遣新愁悟后去,翻抬往恨醉中来。
六桥归梦催衰柳,五月寒岩听「落梅。
」拟学冥鸿差强意,回看玄发又徘徊。
沧江一卧已心灰,避地何人赋「七哀?
」欲遣新愁悟后去,翻抬往恨醉中来。
六桥归梦催衰柳,五月寒岩听「落梅。
」拟学冥鸿差强意,回看玄发又徘徊。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的《感怀二首(其一)》,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苍凉与无奈。首句“沧江一卧已心灰”,描绘了诗人身处沧江边,仿佛已经对世事失去热情,内心充满灰暗。次句“避地何人赋‘七哀?’”暗示了诗人流离失所,无人理解其悲痛,只能自我抒发。
第三句“欲遣新愁悟后去”,试图通过领悟来排解新的愁绪,然而“翻抬往恨醉中来”又揭示出旧恨未消,反而在醉酒中被唤醒,加深了内心的痛苦。接下来,“六桥归梦催衰柳”描绘了梦中回到故乡,却只见衰柳摇曳,渲染出凄凉的气氛。“五月寒岩听‘落梅’”则以寒冬中梅花凋零的景象,寓言自己的境遇如同落梅般凄冷。
最后两句“拟学冥鸿差强意,回看玄发又徘徊”,诗人试图效仿孤雁远飞,寻求解脱,但回头一看,岁月无情,白发已生,不禁感慨万分,难以割舍尘世的牵绊。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又无法自拔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