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黄家玉树枝,偶于草藁见文辞。
若非沈老同庵里,那得诸生有项斯。
不识黄家玉树枝,偶于草藁见文辞。
若非沈老同庵里,那得诸生有项斯。
这首明代郑文康的《题黄生文稿》以“不识黄家玉树枝”开篇,巧妙地将黄生的文稿比作珍贵的玉树,隐喻其文采斐然。接着,“偶于草藁见文辞”,点出诗人是在偶然间发现了黄生的文稿,表达了对作品发现的惊喜与赞叹。后两句“若非沈老同庵里,那得诸生有项斯”,则通过假设的方式,强调了沈老(沈括)在黄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暗示沈老对黄生文才的培养和影响,同时也暗含了对黄生才华的认可与推崇。整首诗通过对黄生文稿的赞美,以及对其背后教育者的感激,展现了对文学传承与师道尊严的尊重,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
谪堕闽山款栋闳,日亲高义慰平生。
忘年许结看经社,乘兴时参在野旌。
三径高怀穷水石,七峰佳气入轩楹。
舫斋谈笑龟鱼惯,翠阁吟哦卷轴成。
方幸游从陪杖屦,敢将踪迹叹蓬萍。
宽恩宥罪千钧重,小艇浮溪一叶轻。
北阙未应容接武,东皋从此遂躬耕。
宁亲幸惬区区志,去德还深恋恋情。
般若光中无聚散,毗卢海里任从横。
愿公更展垂天翼,拭目鹏抟九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