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移来,寒玉数条,檐影初添翠。
褪了夕阳,咽罢凉蝉,隔院秋槐风起。
占得閒庭,翻慵就纹纱窗里。乌几。
爱洗盏停琴,画盆香细。
斜桷才挂羊灯,早冰镜新镕,半侵衣袂。
拚教茗艼,款款乡音,知他主宾谁是。
欲去还留,剪烛对、旧游朱李。曾记。
听卧佛、寺钟共被。
何处移来,寒玉数条,檐影初添翠。
褪了夕阳,咽罢凉蝉,隔院秋槐风起。
占得閒庭,翻慵就纹纱窗里。乌几。
爱洗盏停琴,画盆香细。
斜桷才挂羊灯,早冰镜新镕,半侵衣袂。
拚教茗艼,款款乡音,知他主宾谁是。
欲去还留,剪烛对、旧游朱李。曾记。
听卧佛、寺钟共被。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宁静的秋夜景象。"何处移来,寒玉数条,檐影初添翠",开篇以寒玉比喻秋夜的月光,透过屋檐洒落,增添了几分清凉和翠色。接着,"褪了夕阳,咽罢凉蝉,隔院秋槐风起",夕阳西下,蝉声渐消,微风吹过院中的秋槐,营造出秋意渐浓的氛围。
"占得閒庭,翻慵就纹纱窗里",闲庭中的人似乎有些慵懒,不愿靠近纱窗,享受这份静谧。"乌几。爱洗盏停琴,画盆香细",描绘了主人在这样的夜晚,静静地洗涤茶具,弹琴,享受着淡淡的香气。
"斜桷才挂羊灯,早冰镜新镕,半侵衣袂",羊角灯的微光照亮了角落,冰凉的镜子映照出人的影子,寒气侵袭衣袖,更显夜晚的深沉。"拚教茗艼,款款乡音,知他主宾谁是",品茗交谈中,乡音回荡,却不知今晚的主人和宾客都是谁。
最后,"欲去还留,剪烛对、旧游朱李。曾记。听卧佛、寺钟共被",表达了对往昔相聚的回忆,以及在这样的夜晚,与友人共度时光,仿佛连寺庙的钟声都成为共同的记忆。
整体来看,沈岸登的这首《燕山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月十五夜的秋夜景色,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清夜聚会的雅趣和怀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