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八》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八》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舍鞅陟层巘,老步独多叹。

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

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

(0)
翻译
放弃世俗事务,登高游览山峰,年迈的脚步独自发出许多感叹。
笑声和谈话在山谷间回荡,松涛声渐次消散,显得空旷宁静。
想寻找那久违的草堂池塘,却只见简陋的土屋,没有僧人来赞美。
注释
舍鞅:放下繁忙的俗事。
陟:攀登。
巘:山峰。
老步:老迈的步伐。
叹:感叹。
笑谈:笑声和交谈。
谷传响:山谷中回荡的声音。
松声:松树的声音。
萧散:疏散、悠远。
草堂池:草堂边的池塘。
土室:简陋的土屋。
僧赞:僧人的赞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嵩山游历的景象和心境。诗中“舍鞅陟层巘,老步独多叹”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势的赞美之情,以及因年岁渐长而感慨的自我反思。紧接着,“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则展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所体验到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山谷间流传的笑语和松风中的声音来描绘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这里,“草堂池”象征着一种淡泊明志、远离红尘的生活,而“土室无僧赞”则强调了这种生活的简朴与自在,似乎是在追求一种超越世俗评价的精神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切感悟。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酒泉子·清夜将分

清夜将分。
有酒为谁花下满,相逢轩盖暂时倾。
故人情。
海棠欲睡照教醒。
烛影花光浑似锦,伴君佳句解人酲。
恨无声。

(0)

洞仙歌·悠然堂上

悠然堂上,山色浑如画。
堂下梅花未多谢。
向小亭、留客处,晴雪初飞,香四面,不比茅檐低亚。
绿窗帘尽卷,吹到眉心,点缀新妆称闲雅。
缓歌喉、余舞态,云遏风回,须信道、欲买青春无价。
任匆匆、归去酒醒时,镇梦绕琼梢,月寒清夜。

(0)

阮郎归·浅寒天气雨催冬

浅寒天气雨催冬。
梅梢糁嫩红。
天教来寿黑头公。
和羹信已通。
斟滟滟,劝重重。
新篘琥珀浓。
他年赐酒拆黄封。
还思此会同。

(0)

醉落魄/一斛珠 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赏作

春阴漠漠。
海棠花底东风恶。
人情不似春情薄。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细细供春酌。
酒醒无奈愁如昨。
殷勤待与东风约。
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

(0)

减字木兰花·碧梧秋老

碧梧秋老。
满地琅玕纷不扫。
门掩黄昏。
惟有年时月照人。
凄凉满眼。
肯作六年灯火伴。
莫说凄凉。
来岁如今天一方。

(0)

减字木兰花·思君欲老

思君欲老。
一榻尘生谁与扫。
禄仰晨昏。
同是迟迟去鲁人。
行当洗眼。
看子青藜来夜伴。
莫变炎凉。
斩马还须请上方。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