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长剑为谁收,欲献君王镇九州。
世事漫随红日下,壮心空逐碧江流。
雁横西塞偏愁客,菊绽东篱始当秋。
抖擞向来尘土梦,便提蓑笠上渔舟。
倚天长剑为谁收,欲献君王镇九州。
世事漫随红日下,壮心空逐碧江流。
雁横西塞偏愁客,菊绽东篱始当秋。
抖擞向来尘土梦,便提蓑笠上渔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夜兴》,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欲为国家立功却又不得志的复杂情感。
"倚天长剑为谁收,欲献君王镇九州。"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壮志和愿望,他手持长剑,渴望能够有所作为,为国家分忧,这里的“倚天”二字形容剑的长大,也象征着诗人胸怀宽广,有远大的抱负。
"世事漫随红日下,壮心空逐碧江流。"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和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红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碧江”则是壮心所向,但终究是“空逐”,表明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雁横西塞偏愁客,菊绽东篱始当秋。"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边塞之地,对着秋天飞过的雁阵,以及庭院中的菊花,感到一种孤独和忧虑。这里的“西塞”和“东篱”都强调了一种边远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和愁绪。
"抖擞向来尘土梦,便提蓑笠上渔舟。"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虚幻梦想进行清算,并且决心要摆脱这些束缚,开始新的生活。“便提蓑笠”是准备出发,“上渔舟”则意味着要远离尘世,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