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令更三邑,兹行向海邦。
民风尚文学,士俗亦惇庞。
须得穷櫩好,还令蠹吏降。
梅花玉雪意,常若对寒窗。
作令更三邑,兹行向海邦。
民风尚文学,士俗亦惇庞。
须得穷櫩好,还令蠹吏降。
梅花玉雪意,常若对寒窗。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题刘纲知县梅花》。诗中描绘了知县刘纲治理地方的情景,以及其推行文学教化、改善民风的举措。通过“作令更三邑,兹行向海邦”两句,展现了刘纲在不同地区为官的经历和他向海边地区进发的决心。
接着,“民风尚文学,士俗亦惇庞”两句赞扬了当地民众崇尚文学、士人风气淳厚的社会风貌。诗人表达了对刘纲能够引领并提升这一地区文化氛围的期待与赞赏。
“须得穷櫩好,还令蠹吏降”则暗示了刘纲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能够使地方官员(蠹吏)受到感化,也预示着治理效果的显著。这里的“穷櫩”可能指的是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而“蠹吏”则指那些贪腐的官吏。
最后,“梅花玉雪意,常若对寒窗”以梅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比喻刘纲的品格如同梅花一般纯洁坚韧,即使面对严寒(困难或挑战),也能保持高雅的风骨。同时,梅花也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递,如同照亮寒窗的知识之光,寓意刘纲通过教育和文化的力量,为地方带来光明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纲形象的塑造,赞美了他作为官员的高尚品德、卓越才能以及对地方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化教育在社会治理中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嗟汝饼师儿,转吭清越若杜宇。
胡不挟瑟邯郸去,不然琵琶鲜卑语。
可以千金一曲事贵人,鲜衣玉馔驰飙轮。
惜哉守此犊鼻裈,霜寒月斜不得息。
贯珠绕梁空呖呖,更苦邻家失眠客。
天山如龙游平川,送我东行路三千。
我行百里一食宿,左右出没相周旋。
我到安西不见山,问山已入玉门关。
人行欲住山不住,以鳖追马焉能前。
大黄亘天接祁连,终南太华纷联翩。
望尘不及仰复羡,云车风马真神仙。
我行踟躇不得前,牵来天驷金鞍鞯。
朝发流沙逾月窟,暮宿饮水黄河边。
更驾飞车入东海,群仙招手蓬莱巅。
登高回首望西极,落日未落生苍烟。
美人娟娟立云表,梦魂不到空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