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入皇家大网罗,樊笼久困意如何。
长于禁苑随花柳,无复郊原伴黍禾。
秋暮每惊归梦远,春深空送好音多。
主恩未遂衔环报,羽翮年来渐折磨。
曾入皇家大网罗,樊笼久困意如何。
长于禁苑随花柳,无复郊原伴黍禾。
秋暮每惊归梦远,春深空送好音多。
主恩未遂衔环报,羽翮年来渐折磨。
这首《笼雀》是明代诗人王翱所作,通过对一只被囚禁在笼中的鸟儿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首联“曾入皇家大网罗,樊笼久困意如何。”开篇即以“皇家大网罗”象征权力与束缚,一只鸟儿被长久地囚禁在“樊笼”中,其内心的感受难以言表,暗示了鸟儿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和内心的挣扎。
颔联“长于禁苑随花柳,无复郊原伴黍禾。”进一步描述了鸟儿的生活状态。它曾经在皇家的禁苑中,与花柳为伴,却失去了往日能在郊原上与黍禾为伍的自由生活,表达了鸟儿对失去自由的无奈与哀伤。
颈联“秋暮每惊归梦远,春深空送好音多。”通过季节的变化,表现了鸟儿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秋天的夜晚,鸟儿常常因归梦遥远而感到不安;春天到来,它只能发出更多的美妙歌声,却无法实现真正的回归与自由。
尾联“主恩未遂衔环报,羽翮年来渐折磨。”点明了鸟儿对未能回报主人恩情的遗憾,以及长时间囚禁对其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这句话不仅表达了鸟儿的无奈与痛苦,也暗含了对命运不公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笼雀》通过一只被囚禁的鸟儿的形象,深刻揭示了自由与束缚之间的冲突,以及生命在特定环境下的挣扎与无奈,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情感共鸣。
鳌背三山压海涛,云台高议接时髦。
一麾忽到江湖外,回首方惊日月高。
不善取容同曼倩,且歌乐职学王褒。
贾生自是长沙远,更吊湘累赋广骚。
君过严陵濑,扁舟入婺溪。
滩长秋日短,山乱暮云齐。
未探骊龙颔,聊羁骏马蹄。
吴江涛正恶,鸿雁此东西。
寒飙慄冽响吹空,雪意沈沈岁向穷。
正是兼衣御醇酎,如何孤蹇逐飞蓬。
杉松古色泰山庙,丝竹遗音夫子宫。
访旧自堪宽旅琐,贤侯况似蜀文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