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至竟由山下,一切有为为了无。
静室居然成小憩,妙香领处忘同殊。
上山至竟由山下,一切有为为了无。
静室居然成小憩,妙香领处忘同殊。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题妙香室》。诗中描绘了作者上山至顶后,再从山下返回的旅程,象征着人生一切有为之事最终归于无为的哲理。"上山至竟由山下",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也寓意人生的起起伏伏。
接着,“一切有为为了无”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间一切有形有相事物终将归于虚无的深刻理解。这种思想与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相契合,体现了作者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
“静室居然成小憩”,描述了在宁静的室内短暂休息的情景,暗示在忙碌与喧嚣之后,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身体的放松,更是心灵的洗涤,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探索。
最后,“妙香领处忘同殊”则以“妙香”作为引子,让人联想到香气的纯净与美好,以及它能引领人们超越世俗之见,达到心灵的和谐与统一。这里的“忘同殊”意味着在美妙的香气引导下,人们能够忘却世间纷扰,体验到万物一体的境界,达到一种超脱的审美与哲学体验。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悟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与哲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世界美好追求的向往。
句曲外史儒仙师,开口论事剑差差。
诗律精严夺天巧,字画峭重含春姿。
一朝飘然上京邑,赤墀不拜惟长揖。
名称藉藉诸公间,落纸云烟粲星日。
玺书令任西湖滨,忽思骑虎朝玉宸。
大茅峰头斟北斗,剑佩色映江南春。
山经幽文与道帙,归藏灵涧之石室。
小劫犹割紫琳腴,大书应按皇人笔。
鬼物守护今几年,阖户勒铭师亦仙。
酒星在天照酒泉,师醉而死方陶然。
如何卧病二十日,鹤骨瘦筋神隼急。
一朝返真大浣洞,西湖山空鬼夜泣。
飞墨如雾留人间,读之锵然鸣佩环。
疑师不死不得见,老泪洒入秋苔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