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愁犹自不禁秋,奈可新秋惹旧愁。
今日吟髭对秋月,漫将生灭悟浮沤。
无愁犹自不禁秋,奈可新秋惹旧愁。
今日吟髭对秋月,漫将生灭悟浮沤。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新秋月(其三)》。诗中以“无愁犹自不禁秋”开篇,巧妙地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时内心的微妙情感。秋天的到来,即便没有特别的忧愁,也难以抵挡其带来的感伤情绪,仿佛自然界的更迭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
接着,“奈可新秋惹旧愁”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新来的秋天不仅没有带来新的喜悦,反而勾起了往昔的愁绪,这种矛盾的情感体验,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流转,往事如烟。
“今日吟髭对秋月,漫将生灭悟浮沤”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面对着秋月,以吟诵的姿态,思考着生命与存在的意义。这里的“生灭”和“浮沤”,分别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虚幻。通过这样的思考,诗人试图在自然的启示中找到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以及对世间万物变化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深沉的人生哲思,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一枝绿萼冠群芳,潇洒犹疑楚岸傍。
香骨瘦来冰蕊细,梦魂清处月波凉。
赓酬便合成千首,醒醉宁须计百觞。
横玉叫云吹不尽,只教今古洗离肠。
幽寻本无急,聊以会友生。
尘中妨剧谈,故作林下行。
仆夫问归路,夜闻风雪声。
何妨小迟留,妙理细重评。
帘卷疏棂,楼平危堞,几回笋玉凭阑。
觅花呼酒,更共理哀弹。
暖日柔风好景,行云绕、莺燕翩翻。
谁知道,冶游重到,已赋解连环。
乘云,行处去,花深隔院,应恨春闲。
但紫骝嘶度,时望重关。
长恨江楼柳老,女郎腰、又负眠三。
东城路,一回一感,愁见月儿弯。
玉勒丝鞭,彩旗红索,总向愁中休了。
偏怜景媚,为甚愁浓,都为雨多晴少。
桃杏开到梨花,红印香印,绿平幽沼。
也无饶、红药殿春,更作薄寒清峭。
尘梦里、暗换年华,东风能几,又把一番春老。
莺花过眼,蚕麦当头,朝日浓阴笼晓。
休恨烟林杜鹃,只恨啼鸠,呼云声杳。
到如今,暖霭烘晴,满地绿阴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