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行不妨掉臂,求他不妨求己。
面前山子若存,处处无风浪起。
一声鸿雁忽闻时,尽在愁人窠窟里。
因行不妨掉臂,求他不妨求己。
面前山子若存,处处无风浪起。
一声鸿雁忽闻时,尽在愁人窠窟里。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的《偈十九首》中的第十五首。诗中以生活化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句“因行不妨掉臂”,意为在行走时不必刻意追求某种姿态或动作,自然放松最为适宜。这暗示着在生活中,人们不应过分拘泥于形式或外在的表现,而应保持内心的自在与平和。
“求他不妨求己”则进一步强调了自我依赖的重要性。在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时,不应完全依赖他人,而是要先从自身寻找答案,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前山子若存,处处无风浪起”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山子”比喻为困难或挑战,意味着只要心中有坚定的目标或信念(此处的“山子”),即使面对再多的困难,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的风浪所动摇。
最后一句“一声鸿雁忽闻时,尽在愁人窠窟里”描绘了一幅画面:当远处传来鸿雁的叫声时,那些忧愁的人们仿佛找到了共鸣,他们的愁绪似乎更加深重。这里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洞察,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深切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探讨了人生中的自由、独立、目标与情感等主题,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五湖带三江,形势东南雄。
名州控其会,万井烟涛中。
鱼虾足鲜食,况乃粳稻充。
民生亦云遂,歉岁稀困穷。
所忧鲸鲵作,赤手难折冲。
至今边岸荡,浊浪吹阴风。
谁能麾壮士,㩀险浮艨艟。
犀甲习水战,一扫妖氛空。
杨侯任州伯,伟略蟠奇胸。
下当理民事,上当恢武功。
帝城皆剧县,令尹美居东。
遂拜赵张下,暂离星象中。
拥归从北阙,送上动南宫。
举起盆中日,驱行草上风。
不惊卢犬吠,渐见夏台空。
紫禁黄山绕,沧溟素浐通。
封疆亲日月,邑里出王公。
逐盗千门启,兴祥五稼丰。
胥徒迎晓集,赋税共秋终。
条教关天道,歌谣入圣聪。
土膏寒麦覆,人海昼尘蒙。
廨宇松连翠,朝街日散红。
文场新桂茂,粉署旧兰崇。
留客把盈爵,抽毫咏早鸿。
前驺潘岳贵,故里邵平穷。
劝隐莲峰久,期耕树谷同。
凫飞将去叶,剑气尚埋丰。
何必华阴土,方垂拂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