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金身峭壁前,三峰云气屹相连。
浑疑竺国诸天坠,绝胜秦城太华悬。
随处法身分翠竹,无穷妙相示青莲。
瑶軿咫尺西方在,一叩如来结梵缘。
百尺金身峭壁前,三峰云气屹相连。
浑疑竺国诸天坠,绝胜秦城太华悬。
随处法身分翠竹,无穷妙相示青莲。
瑶軿咫尺西方在,一叩如来结梵缘。
这首诗描绘了三天竺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交融。首联“百尺金身峭壁前,三峰云气屹相连”开篇即以“百尺金身”形容佛像之高大庄严,与“峭壁”形成对比,展现出佛寺所在环境的险峻与神圣。接着“三峰云气屹相连”则描绘出山峰与云气相接的壮观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颔联“浑疑竺国诸天坠,绝胜秦城太华悬”运用比喻手法,将三天竺的景象与遥远的印度(竺国)和中国的名山(太华山)相比较,强调其独特与非凡之处,表达了对三天竺美景的赞叹之情。
颈联“随处法身分翠竹,无穷妙相示青莲”进一步描绘了佛寺周围翠竹环绕、青莲绽放的景象,象征着佛法的普遍性和妙不可言,同时也体现了自然与佛教文化的和谐共生。
尾联“瑶軿咫尺西方在,一叩如来结梵缘”以“瑶軿”(传说中的仙人所乘之车)象征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表达了一种对佛教信仰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一句“一叩如来结梵缘”则点明了诗人通过参拜佛像,与佛结下不解之缘的心愿,体现了对佛教精神的深切感悟和崇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天竺景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宗教意蕴,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虔诚之心。
五月峡中天气歊,竹筒引水那能浇。
江濆龙老卧未起,崖石不枯珠自跳。
草草杯盘对君酌,灯前疑是檐花落。
毫端写出万斛珠,共向炎天作冰雹。
妃子名园荔子丹,绛囊初摘堆金盘。
细擘轻红唱君曲,咀嚼水晶牙颊寒。
老翁真个如年少,激水成珠堪一笑。
刘侯自有胸中珠,不止照人兼自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