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水上秋砧发,五凤楼前明月新。
谁为秋砧明月夜,洛阳城里更愁人。
三川水上秋砧发,五凤楼前明月新。
谁为秋砧明月夜,洛阳城里更愁人。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中洛阳城的夜景。首句"三川水上秋砧发",以"砧"这一民间工具的声音来烘托季节之感,三川水流潺潺,不仅是自然之声,更与秋意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第二句"五凤楼前明月新",则通过五凤楼前的明月,增添了一份清冷与静谧,月色如洗,更显夜的宁静。
第三句"谁为秋砧明月夜",诗人发出感慨,仿佛在问谁能承受这样一个充满了秋意和明月的夜晚。这个问题,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心境的抒情。在这样的夜晚,人容易陷入深思,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愁绪。
末句"洛阳城里更愁人",则直接点出在这样一个夜晚,城中的人们因为秋意和月色而感到更加的忧伤。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摹,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诗中的每个字、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深厚的情感积淀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夜之美的独到感受和细腻描绘,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复杂的情感状态。
清溪流水白云关,处士高标玉笋班。
虚馆数楹愚剡似,好山十里画图间。
风前高柳株株弱,沙上群鸥个个閒。
煮茗汲清童子小,引雏哺果鸟声蛮。
斫鱼自可开尊俎,肃客何妨响佩环。
避世武陵同绝境,濯缨还许散襟颜。
山下有林处,村墟各耕牧。
山上有林处,中皆道释屋。
维林衣被山,上下同一绿。
其树十九松,亦有笼葱竹。
枫林或间见,馀者灵草木。
松大皆合围,百万聚龙族。
命之曰树海,绿涛时起伏。
云来变绿色,日入红骤缩。
人行若鱼游,鸟兽成水畜。
有时云布海,树海为所覆。
上下同一云,浩浩无平陆。
峰峦覆不尽,洲岛联或独。
高松偶閒出,森若帆樯矗。
云动天地浮,云静天地肃。
云海有收时,树海观乃复。
徜徉两海间,怪伟娱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