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六十载,况谈元祐时。
故家垂欲尽,遗事莽难知。
文字既多舛,传闻宁破疑。
唯公有源委,万折必东之。
南渡六十载,况谈元祐时。
故家垂欲尽,遗事莽难知。
文字既多舛,传闻宁破疑。
唯公有源委,万折必东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呈刘子卿四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家族传承的感慨。诗人南渡六十年,感叹时间漫长,特别是提及元祐时期,暗示那个时代可能有着特殊的意义或遭遇。他指出家族旧事已接近消亡,很多细节难以追溯,文献记载可能存在谬误,让人难以辨别真伪。
然而,诗人对刘子卿寄予厚望,认为只有刘子卿能深入探究事情的本源,即使面临千折百回,也能坚持追寻真相,如同江河东流,始终有其方向。整首诗寓含了对历史研究者严谨态度的赞扬,以及对传统文化延续的期待。
浦城孝子身姓祖,自怜性命如粪土。
生才五岁遭乱离,有母更被官军虏。
零丁二十八春秋,母纵得生何处求?
天地茫茫明月恨,江山漠漠白云愁。
忽得母书惊母在,看书未尽泪先流。
书云流落河南县,河南蹋遍无由见。
唐州境上忽相逢,白发萧萧霜满面。
谁知喜极情转悲,傍人更问初别时。
千生万死到今日,始为母子东南归。
东南迢迢闽山路,入门犹记阶前树。
居人传说尽相看,鸡黍提携竟朝暮。
祖生母子真可怜,少壮离别老大还。
同时乡井被兵者,几人骨肉能生全。
愿生母子长寿考,四海升平永相保。
迢迢层城阿,峨峨凤皇山。
下有隐沦士,能为淮汉言。
两日一寓音,五日一承颜。
每谈经济事,恒及离乱间。
言辞多忼忾,文字少凋残。
不叹东逝川,但忆南山田。
宁与无心游,不受众目怜。
褰衣必峻崿,散步亦名园。
舒卷信在襟,萧寂固所安。
经春僒疾痗,抚时增懦孱。
群书乱药裹,高卧掩荆关。
蹇余属久要,朝诣常暮还。
丑劣愧高情,焉知君所观。
日出众鸟语,苍岑满楼端。
申章写深谊,谫薄何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