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愁》
《愁》全文
清 / 李希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隐约愁初觉,惺忪意已通。

冷清无处觅,攒簇有时同。

黯黯春僝僽,沈沈夜朦胧。

流传江鲍体,赋咏总难工。

(0)
鉴赏

这首诗以“愁”为主题,描绘了愁绪从初觉到弥漫的过程,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愁绪的深沉与复杂。

首句“隐约愁初觉”,以“隐约”二字开篇,暗示愁绪的萌芽阶段,如同晨雾初起,尚未完全显现,却已能感知其存在。接着,“惺忪意已通”一句,进一步描述了愁绪逐渐清晰,仿佛从朦胧中苏醒,与内心产生了共鸣。这种由模糊到清晰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情感的觉醒过程。

“冷清无处觅,攒簇有时同”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愁绪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前句“冷清无处觅”形容愁绪在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孤独,难以寻觅其踪迹;后句“攒簇有时同”则展示了愁绪在特定情境下聚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周围的一切。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对愁绪本质的理解。

“黯黯春僝僽,沈沈夜朦胧”两句,分别从季节和时间的角度,进一步渲染愁绪的氛围。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诗人笔下,却因愁绪的笼罩而变得黯淡无光;夜晚的朦胧,更是愁绪蔓延的背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迷。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同时也强化了愁绪的感染力。

最后,“流传江鲍体,赋咏总难工”两句,既是对前文愁绪描绘的一种总结,也是对诗歌艺术的反思。江鲍体,指的是古代文人追求的雅致风格,这里暗指诗人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愁绪,但又感叹于创作的难度。这不仅是对个人技艺的谦逊自省,也是对诗歌艺术普遍挑战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愁绪的细腻描绘和多层次的对比,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愁绪的沉重,又能体会到诗人对情感表达的深思熟虑。

作者介绍
李希圣

李希圣
朝代:清

希圣(1864年-1905年)清末官员,诗人。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长沙)人。生于清穆宗同治三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年四十二岁。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荐举经济特科。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百熙奉诏管学,引以为助。希圣通籍后始学为诗,有作必七律,以玉溪生(李商隐)自许,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赵涧边叶丹厓在雁山未回诗以寄之

老怀绝驰驱,閒居少来往。

枕石松下眠,步屧林间响。

携农看芳田,喜见稻苗长。

种秫既有秋,此外复何想。

意逐浮云去,随君到空山。

兴剧足力疲,不能强跻扳。

去为十日期,期尽君当还。

幽斋倚修竹,迟尔论金丹。

(0)

十一月六日夜半渡江

渡江潮正发,江月看沈西。

星入金波动,烟浮碧汉低。

霜钟遥水殿,渔火近沙溪。

京口维舟处,初闻五夜鸡。

(0)

卫河

清源欣复过,几泊卫河湄。

倏尔西风作,频将北客吹。

水流多逆浪,驿树少宁枝。

明日浮云尽,行行近玉墀。

(0)

刘司空南坦王司马浚川许司寇松皋过访用韵

传报高轩过,开窗小设筵。

寒林喧鸟雀,沙竹淡风烟。

野馆一樽酒,春江万里船。

分携更相忆,惠我出郊篇。

(0)

重登鼓山绝顶

春山有约客重来,云尽高峰面面开。

灵洞近窥三岛路,碧霄平筑列仙台。

风烟傲睨人千古,天地苍茫海一杯。

乐事可堪追往事,斯文残刻扫莓苔。

(0)

观迎春百戏

箫鼓声中百伎陈,眼看时态一番新。

村歌野曲浑无调,西抹东涂窃效颦。

料峭轻寒生翠幕,廉纤疏雨逗红尘。

太平景象今如此,休向樽前愧负春。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