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遮莫晚山佳,自古功名看鬓华。
幸自不知余种种,可教容易落乌纱。
临风遮莫晚山佳,自古功名看鬓华。
幸自不知余种种,可教容易落乌纱。
这首诗是宋代陈傅良所作的《九日奉呈同僚四绝句》中的第三首。诗人以秋日登高赏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和对岁月易逝的感慨。
"临风遮莫晚山佳",描绘出秋风中远山的美景,但诗人似乎并不被这眼前的美景所打动,而是暗示着即使景色再美,也难以留住时光。“遮莫”二字流露出淡淡的无奈,仿佛在说纵然风景如画,也无法改变人生的无常。
"自古功名看鬓华",直接点明了主题,借用古人的经验,指出功名往往与岁月的流逝紧密相连,随着鬓发的斑白而逐渐消逝。这里的“看鬓华”不仅是对个人衰老的直观描述,也是对仕途浮沉的寓言。
"幸自不知余种种",诗人庆幸自己并未过于执着于世俗的功名,能够超脱一些,没有陷入过多的纷扰之中。“余种种”可能指的是尘世的纷繁杂念,诗人庆幸自己能保持一份清静之心。
"可教容易落乌纱",以乌纱帽象征官职,表达出对仕途变迁的淡然态度。诗人认为,如果过于追求功名,那么这些轻易得来的官位也可能轻易失去,暗含着对仕途风险的警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服食明垂贡旅獒,苑中初熟绿蒲萄。
昔同目宿原有子,此便离支宁比高。
广志徒传三种色,燕歌休诩一杯豪。
奇石蜜食宾方物,慎德那辞乾惕劳。
枝叶蝉封献者同,碧琉璃颗独中空。
采条移植上林茂,结实颁餐造物功。
欲笑酦醅歌太白,直疑崖蜜咏坡翁。
本来无子根何托,鸡卵谁先辨岂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