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何地隐巢由,矫首星河独送眸。
络纬不催今夜织,井梧还动故宫愁。
千家戍柝惊残杵,一卧烟波狎众鸥。
莫笑病夫徒伏枕,澄怀自共少文游。
空山何地隐巢由,矫首星河独送眸。
络纬不催今夜织,井梧还动故宫愁。
千家戍柝惊残杵,一卧烟波狎众鸥。
莫笑病夫徒伏枕,澄怀自共少文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卧病之人对七夕之夜的感慨与思考。首句“空山何地隐巢由”借用了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接着,“矫首星河独送眸”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仰望星空,独自凝视的情景,体现了他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孤寂与沉思。
“络纬不催今夜织,井梧还动故宫愁”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络纬(一种昆虫)的织网比作织布,井边的梧桐树摇曳仿佛触动了诗人对往昔皇宫的哀愁,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千家戍柝惊残杵,一卧烟波狎众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同时通过“千家戍柝”(守卫边疆的更鼓声)与“残杵”(捣衣声)的对比,以及“一卧烟波”与“狎众鸥”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与世无争的态度。
最后一句“莫笑病夫徒伏枕,澄怀自共少文游”表达了诗人希望他人不要嘲笑他的病态,而是能理解他内心的澄明与追求,愿意与像谢灵运这样的志同道合者共同享受精神上的游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以及在病痛中寻求心灵慰藉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