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家茅屋翠微深,清梵潜听漏半沈。
生得阿侯亏佛母,携来双拜海潮音。
侬家茅屋翠微深,清梵潜听漏半沈。
生得阿侯亏佛母,携来双拜海潮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茅屋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首句“侬家茅屋翠微深”,以“侬家”亲切地称呼自己,营造出一种归属感和自然融入的氛围。“茅屋”二字简洁明了,勾勒出居住环境的朴素与自然,“翠微深”则通过色彩和空间的描绘,赋予了场景以生机与深度,仿佛置身于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
次句“清梵潜听漏半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的氛围。通过“清梵”一词,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不仅听到了僧侣诵经的声音,也仿佛看到了僧侣的身影,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宗教氛围。“潜听”二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声音的专注与沉浸,而“漏半沈”则暗示时间的流逝,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动态感和时间的维度。
后两句“生得阿侯亏佛母,携来双拜海潮音”,转而表达了一种对生命与信仰的思考。这里“阿侯”可能指代某种特定的人物或象征,而“佛母”则直接指向佛教中的神圣女性形象,与“生得”形成对比,强调了生命的偶然性与珍贵性。通过“携来双拜”这一动作,诗人表达了对生命与信仰的双重敬意,同时也暗示了通过宗教实践达到心灵净化与和谐的愿望。“海潮音”作为佛教中常提及的概念,象征着无常与变化,以及在波涛汹涌中寻求平静与智慧的修行之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以及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