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水竹二分居,碧玉苔纹晕绮疏。
一瓣拈花参佛谛,天龙八部读禅书。
三分水竹二分居,碧玉苔纹晕绮疏。
一瓣拈花参佛谛,天龙八部读禅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禅意的画面。"三分水竹二分居",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居所环境,三分是水,三分是竹,暗示了清幽的自然环境和主人的雅致生活。"碧玉苔纹晕绮疏"进一步细致描绘,将青翠的竹子与斑斓的苔藓相结合,宛如碧玉上晕染出精致的纹理,显得清新而富有生机。
"一瓣拈花参佛谛"通过拈花微笑的佛教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内心的宁静。这句寓含了对生命哲理的深思,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天龙八部读禅书"则借用了佛教中的天龙八部神话,象征着广博的智慧和对佛法经书的研习,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禅学修养。
整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展现了诗人清雅的禅心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具有浓厚的文人墨客气息。
鹿为马,献天子,言马生,言鹿死,是非黑白可知矣。
关东盗,何能为?
钜鹿战,章邯摧,长史欣,几不归,司马门下空徘徊。
秦政失,秦鹿去。逐者谁?汉与楚。
乌骓一陷重瞳迷,隆准龙颜终得之。望宫,独斋宿。
祠泾神,思祈福。福未来,祸已伏,阎乐弯弓射上幄。
吁嗟白虎啮左骖,妖梦真同蕉下鹿。
春明梦断,小长芦、重整数间茅屋。
晴日疏窗烟缕散,浅露一丛寒玉。
扑鹿沙沤,惺忪岸柳,暗水当门缘。
曝书亭子,与谁消夏同曝。
恰喜短棹频过,深杯屡把,不远江乡曲。
细按蘋洲渔笛谱,醉劈蛮笺十幅。
衮衮诸公,万人海里,只是相争逐。
输君高卧,垞南垞北皆竹。
曾记西湖醉。恰清明、画桡箫管,满城桃李。
小住为佳垂手别,越鸟燕云无际。
羞割肉、一官如寄。
别后双鸿时见忆,奈君腰、久折伤流辈。
乘五马,便应喜。鸥眠波冷衰荷醉。
响渔叉、月明花港,儿童歌起。
残碣菊香坟尚在,半阕凄凉何已。
真好事、惟吾与子。
抛却杭州今已去,想勾留、一半烟和水。
闽州荔,又尝矣。
夏日恹恹,人睡醒、蕊兰芳馥。
暮雨似潇湘,枝叶平分黛绿。
旅怀无赖,倚桃笙、恰逢新沐。
待携来床伴,细裛清芬簌簌。
盆内丁香,帘前栀子,是儿堪续。
更翠钿斜簪,宜衬云鬟绣褥。越罗裁罢,手摇斑竹。
只说他,香泛绿珠千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