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扇已凉秋,红颜欲消歇。
夜深下玉阶,独拜梧桐月。
纨扇已凉秋,红颜欲消歇。
夜深下玉阶,独拜梧桐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夜中独自拜月的情景,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纨扇已凉秋”,以纨扇(一种质地轻薄的扇子)的凉意象征秋天的到来,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同时也预示着女子青春岁月的流逝。纨扇在古代常作为女性的配饰,与她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已凉”不仅指天气的变化,也暗含了女子年华老去的无奈。
次句“红颜欲消歇”,直接点明了女子的青春即将逝去的主题。“红颜”在这里特指女子的美貌,而“欲消歇”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即将消失的深深忧虑和不舍。这一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第三句“夜深下玉阶”,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场景。女子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地下了华丽的玉石台阶,这一动作既表现了她的孤独与寂寞,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夜深人静,万物皆寂,这样的环境更增添了她内心世界的孤清与哀愁。
最后一句“独拜梧桐月”,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女子独自对着月光下的梧桐树祈祷或冥想,这一行为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梧桐树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月光则代表着清冷与超脱。女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独处,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命运的思考与祈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既有对青春易逝的感伤,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情感丰富而深刻。
朝发桑乾河,暮宿楼桑村。
王气久消落,灵迹秘陈根。
物色递迁化,日月屡崩奔。
奈何此征夫,跋涉无朝昏。
驱车冒榛径,忍饥过市门。
馀雪照墟里,颓阳蔼荒村。
陇坟郁相望,贤达无一存。
顾彼翳桑人,太息涕潺湲。
客行无昏晓,乘月理归轩。
仰视明河低,毕昴正阑干。
繁霜生肌骨,齿战不能言。
空野无人声,鸡犬互悲喧。
羸马为哀鸣,仆夫自辛酸。
行行日巳老,帝乡日已窅。
朔风裂缁衣,客归苦不早。
燕雀怀故栖,游鱼思在藻。
日月逝不处,谁能长美好。
眷我平生亲,言旋永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