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振羽翮,翻飞入帝乡。
朝鸣集银树,暝宿下金塘。
日月天门近,风烟夜路长。
自怜穷浦雁,岁岁不随阳。
鸿鹄振羽翮,翻飞入帝乡。
朝鸣集银树,暝宿下金塘。
日月天门近,风烟夜路长。
自怜穷浦雁,岁岁不随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子赴考之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考试场地的向往和内心的忧虑。开篇“鸿鹄振羽翮,翻飞入帝乡”一句,以大雁比喻赴考之士,展现出他们追求理想的决心和勇气。“朝鸣集银树,暝宿下金塘”则是对考场所在地风光的描绘,通过“银树”、“金塘”的富丽景色,象征着考试胜利后的荣耀。然而,“日月天门近,风烟夜路长”一句,却透露出诗人对于旅途的艰辛和考验的忧虑。
最后,“自怜穷浦雁,岁岁不随阳”两句,则流露出了诗人对那些年复一年未能考取功名者的同情与自怜。这里的“穷浦雁”比喻那些落寞无闻的人才,而“岁岁不随阳”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机遇难得,显示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机缘难求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赴考士子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古代士子们对科举考试的渴望与不安,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人才难以遇到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