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澹庵明府解官此赠》
《高澹庵明府解官此赠》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番阳解绶事全非,如水臣心对夕晖。

金马道高徒有赋,玉琴典尽已无衣。

新花绕县枝偏长,旧雪填河梦未归。

大略自堪民社寄,藜光常照董家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解官归隐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联“番阳解绶事全非,如水臣心对夕晖”,以“番阳”点明地点,“解绶”暗示卸下官职,表达了归隐的决心。诗人的心境如同流水般平静,面对着夕阳,既有对过往官场生涯的淡然,也有对未来的宁静期待。

颔联“金马道高徒有赋,玉琴典尽已无衣”,运用了两个典故。“金马”出自《汉书》,指代朝廷或官场;“玉琴”则象征高洁的志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有才华却未能施展,甚至为了生活不得不典当琴瑟,反映出仕途的无奈与落魄。

颈联“新花绕县枝偏长,旧雪填河梦未归”,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情于景。新花的生长与旧雪的堆积,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过去与未来的对比。诗人似乎在梦中追寻着某种难以触及的目标,表达了内心的迷茫与向往。

尾联“大略自堪民社寄,藜光常照董家帷”,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归隐,也愿意为民众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藜光(一种微弱的光)象征着即便身处困境,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自然景象和生活哲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从官场到归隐的心理转变,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卖花声

营得小园林。颇费君心。梅花几树已成阴。

墙角海棠开遍也,正是春深。驹隙去骎骎。

日度江浔。年来华发不胜簪。

许共函书杯茗乐,盼到如今。

(0)

虞美人

春人似挟冰霜气。粉黛输姿媚。夷光合是可人儿。

惟有春愁展转不能移。一样苕华须护惜。

恁是芳心窄。好留颜色付东君。

不许梦中飞去便为云。

(0)

如梦令.为陈子立题画绣球桃花扇

帘卷楼头一笑。昨夜东风又到。

锦绣好韶华,抚景添侬诗料。词妙。词妙。

半是伤春怀抱。

(0)

贺新郎.代拟贺江某续娶

重谱凤鸾阕。喜两番、牡丹滴露,海棠睡月。

香雾粉云浓胜酒,得意又逢今夕。

轻手把、红巾高揭。

魄夺魂销情不禁,这心窝、先到衾窝热。

肩并坐,互偷睫。良宵要算春时节。

正被池、初翻锦浪,暖融艳雪。

分付鸳鸯交颈卧,莫负千金一刻。

珊枕畔、偎腮低说。

商画眉痕深与浅,是君家、惯有生花笔。

缘美满,百年结。

(0)

醉春风.有调

不打求财卦。不说舐肥话。

洁身自爱莫逾闲,怕怕怕。

笑里藏刀,言中酿蜜,防之不暇。何敢高身价。

忍辱受裆胯。威风逞尽看何如,骂骂骂。

任尔偷天,由他换日,把谁瞒下。

(0)

忆秦娥·其一伤别词

伤离别。长亭短堠相连接。相连接。

怜他今夜,断云残月。此时此恨和谁说。

角声吹变江城色。江城色。珠帘慵卷,晓寒侵骨。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