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皋北望几伤情,海上何人议北盟。
青简成编裨史事,紫泥封玺奖儒荣。
书藏金匮人争问,身到蓬山志亦亨。
佩印累累真漫耳,婆娑林下有香名。
神皋北望几伤情,海上何人议北盟。
青简成编裨史事,紫泥封玺奖儒荣。
书藏金匮人争问,身到蓬山志亦亨。
佩印累累真漫耳,婆娑林下有香名。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王炎所作,名为《题徐商叟参议儒荣阁》。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情感的流露。
"神皋北望几伤情"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古代圣贤之地时所激发的情感波动。这里的“神皋”通常指的是古代的圣贤之所,或是指代指圣人之所在。诗人站在这个地方北望,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伤感。
接下来的"海上何人议北盟"则是诗人对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联盟产生的疑问。这里的“海上”可能是比喻,意味着广阔无垠的地方,而“北盟”则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或军事同盟。
第三句"青简成编裨史事"中,“青简”是一种用竹子制成的册子,是古人记载历史事件的工具。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事件详尽记录和传承的重视。而“紫泥封玺奖儒荣”则描绘了一幅授予儒家学者以象征荣誉的印章图景,显示出对儒学的尊崇。
"书藏金匮人争问,身到蓬山志亦亨"两句中,“书藏金匮”形容珍贵的典籍被保存在精美的金柜之内,而“人争问”则表明人们对这些典籍的渴望和追求。诗人通过“我身到蓬山,志亦亨”表现了他个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即便身处偏远之地,也不减其对学问的热忱。
"佩印累累真漫耳,婆娑林下有香名"两句则描写了一位文人墨客佩戴着累累如山的印章,他们的名字和声誉就像林中的花朵一样芬芳。这不仅是对诗人本身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文化传承者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儒家学说的推崇,以及个人对于学问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的情感态度。
残叶翻浓,余香栖苦,障风怨动秋声。云影摇寒,波尘锁腻,翠房人去深扃。昼成凄黯,雁飞过、垂杨转青。阑干横暮,酥印痕香,玉腕谁凭。
菱花乍失娉婷。别岸围红,千艳倾城。重洗清杯,同追深夜,豆花寒落愁灯。近欢成梦,断云隔、巫山几层。偷相怜处,熏尽金篝,销瘦云英。
渐新鹅映柳,茂苑锁、东风初掣。
馆娃旧游,罗襦香未灭。玉夜花节。
记向留连处,看街临晚,放小帘低揭。
星河潋艳春云热。笑靥敧梅,仙衣舞缬。
澄澄素娥宫阙。醉西楼十二,铜漏催彻。红消翠歇。
叹霜簪练发。过眼年光,旧情尽别。泥深厌听啼鴂。
恨愁霏润沁,陌头尘袜。青鸾杳、细车音绝。
却因甚、不把欢期,付与少年华月。
残梅瘦、飞趁风雪。向夜永,更说长安梦,灯花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