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
拊头一别三千里,何日迎门却到家。
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
拊头一别三千里,何日迎门却到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父亲离开家庭时的场景,特别是与年幼孩子告别的情感。开头两句“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表达了小孩对父亲的不理解和天真,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向父亲道别,更不要说礼节上的拜别了,只能是牵着父亲的手指头,不舍地依依。这里通过孩子的行为,传达出家人的不舍和无助。
第三句“拊头一别三千里”则表明即使只是一瞬间的告别,却也如同横跨三千里的距离一般遥远,这里使用了夸张手法来强调分别的痛苦与深远。父亲在孩子眼前摩挲着自己的头,既是对孩子的爱抚,也承载着离别的无尽哀愁。
最后一句“何日迎门却到家”充满了期盼和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家人的迫切期待和对家的思念。这里的“迎门”意味着孩子长大后能够理解并主动去迎接父亲回家的情景,而“却到家”则是对未来团聚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亲子之间简单而又充满感情的离别场景,展现了中国古代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美人昔未见,彼此天一方。
姿容莹冰玉,德音流辉光。
忽朝裁素书,青鸾远传将。
苍黄拆题封,罗列云锦章。
相思意无极,约誓言何长。
感慨复感慨,驾言命飞黄。
自从邂逅间,一笑倾衷肠。
相期瑶台端,杂坐飞琼觞。
笙簧散好音,喤喤协宫商。
光风于时至,物意同春阳。
胶漆既云固,欢乐奚可量。
言念君子心,此情永难忘。
瀛洲信难求,天姥或可睹。
朝谈谪仙诗,夜梦游仙坞。
烟萝百尺手自攀,飞步直上青云端。
瑶草香浮碧烟暖,松风怒作秋涛寒。
踰千岩兮历万壑,四顾无人自盘礴。
羽衣丹顶双皋禽,戛然长鸣溯寥廓。
我欲因之纵攀跻,空中恍惚闻天鸡。
豁然惊觉失所在,天青月落银潢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