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待细把、江山图画。
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
中有句,浩难写。诗人例入西湖社。
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
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
更复道、横空清夜。
粉黛中□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
堂上燕,又长夏。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待细把、江山图画。
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
中有句,浩难写。诗人例入西湖社。
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
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
更复道、横空清夜。
粉黛中□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
堂上燕,又长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贺新郎·其一》中的一段,描绘了福州西湖的美景。开篇“翠浪吞平野”形象地展现了西湖水面广阔,仿佛能包容整个平原的壮丽景象。接下来,“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运用夸张手法,暗示西湖的清澈与神秘,如同卧龙山下的倒影,引人遐想。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一句,将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暗示西湖在晴天时的美更是出类拔萃。词人接着描述西湖如画般的景色,宛如千顷水面波光粼粼,犹如险滩瞿塘峡中的小舟,令人欲行又止。
“中有句,浩难写”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难以用言语充分表达,意境深远。下文转而回忆西湖的历史和人文风流,提及自己曾亲手种植绿树,如今已成荫,体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物是人非之感。
“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描绘了西湖周边的繁华景象,而“更复道、横空清夜”则增添了夜晚西湖的宁静与高雅。词人想象着昔日的歌舞升平,但如今只剩下空荡的鱼鸟,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最后,“堂上燕,又长夏”以堂前燕子度过夏日,象征时光荏苒,又是一年夏天,词人借此表达对西湖美景的深深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沉思。
整体来看,辛弃疾的这首词以西湖为载体,融自然景色、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于一体,展现了西湖的魅力和词人的深情。
望表公师位,身兼将相权。
三朝更出入,一德奉周旋。
盍为苍生起,曾扶大厦颠。
何知老宾客,拥篲扫新阡。
画省何心入,轺车随分行。
急难频太息,交友旧驰声。
素月堕江影,白鸡悲夜鸣。
绣衣无复出,部曲把铭旌。